子瞻去岁春

胸蟠万卷夜光寒,笔倒三江砚滴乾。 大似不蒙稽古力,只今犹著侍臣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án):盘曲,盘结。
  • 稽古:考察古事。

翻译

你胸怀万卷诗书,才华如夜光般清冷;笔力能使三江之水倒倾,砚中的墨汁也被写干。你看起来似乎没有接受过考察古事的训练,可如今却仍戴着侍从之臣的官帽。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苏轼(字子瞻)的一种评价。诗的前两句极力夸赞苏轼的才华和学识,用“胸蟠万卷”“笔倒三江”这样夸张的语言,表现出苏轼的才学渊博和笔力雄健。后两句则似乎带有一丝调侃或别样的意味,说苏轼好像没有经过对古事的深入研究,但却依然能担任侍从之臣。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苏轼的形象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黄庭坚与苏轼之间的特殊关系和情感。然而,对于后两句的理解,可能存在多种解读,这也增添了这首诗的韵味和深度。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