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牛大垂天且割烹,细微黄雀莫贪生。 头颅虽复行万里,犹和盐梅傅说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垂天:原指鹏鸟张开翅膀,遮天蔽日(“垂”在这里读“chuí”),这里形容牛的庞大。
  • 割烹:割切烹调。
  • 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也用以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 傅说(“说”读“yuè”):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传说傅说曾做厨师,后被武丁起用,故以盐梅傅说羹来比喻人才各得其所。

翻译

牛是如此的庞大,都将要被割切烹调了,那些细微的黄雀啊,不要贪恋生命。头颅即便能够行走万里,但最终还是会和着盐梅,成为傅说羹中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以牛和黄雀为喻,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牛的庞大和黄雀的细微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无论大小,都可能面临被“割烹”的命运,劝诫黄雀不要贪生,实际上是在感慨生命的无奈。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头颅即使能行万里,最终也逃脱不了成为食物的命运,就像盐和梅子成为傅说羹的一部分一样,这里也许是在表达人才即便有远大的抱负和能力,也可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给人以一种深沉的思考。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