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日省中当直
火云烘赫临中伏,青锁深严直右曹。
吏散阶庭时纵步,诗成几案独挥毫。
相乌影转风微起,仙掌阴斜日渐高。
何处赐冰和郢酒,谁人割炙动鸾刀。
紫泥封诏防稽缓,寒水浮瓜散郁陶。
丞相忧边稀出沐,延英三刻岂知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伏: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 火云:炎热的红云。
- 烘赫:炽热显赫。
- 青锁: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 右曹:官署合称。
- 相乌:古代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 仙掌:汉武帝为求仙,在未央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 郢酒:即郢州春酒。
- 鸾刀:古代祭祀时割牲用的刀。
- 紫泥: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用紫泥封口,称紫泥诏。
- 会稽:地名。
- 郁陶:忧闷。
翻译
炎热的红云烘托着显赫的进入中伏天,装饰着青色连环花纹的宫室幽深严密正对着右曹。官吏散去在阶庭中时而随意漫步,写成诗在几案旁独自挥笔。观测日影的相乌影子转动微风吹起,承露仙人的手掌阴影倾斜太阳渐渐升高。在什么地方赐予冰块和郢酒,又是谁拿着割肉的鸾刀。紫泥封着诏书害怕延迟,寒冷的水中漂浮着瓜果散去忧闷。丞相担忧边境很少出来洗发沐浴,在延英殿三刻哪里知道劳累。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中伏日在省中的情景。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营造出炎热和森严的氛围。颔联描述了官员闲暇时的自在状态。颈联通过相乌和仙掌的描写,巧妙地体现时间的推移。颈联中的“赐冰”“郢酒”“割炙”等词语增添了生活气息和一定的画面感。尾联涉及到工作事务以及丞相的操劳,使得整首诗在展现日常景象的同时,也体现到官场的一面。整体意境较为丰富,展示了中伏日省中的各种画面和情愫。

杨亿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幼颖异。年十一,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献《二京赋》,赐进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总修《册府元龟》,其功居多。曾两为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性刚介耿直,尚气节,重交游,与王旦、刘筠、谢绛等友善。娴熟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规裁。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卒谥文。主修《册府元龟》,编《西昆酬唱集》,有《杨文公谈苑》、《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等。
► 510篇诗文
杨亿的其他作品
- 《 再赋七言 》 —— [ 宋 ] 杨亿
- 《 太常乐章三十首皇帝南郊前一日朝飨太庙奏理安曲迎神 》 —— [ 宋 ] 杨亿
- 《 次韵和李寺丞见寄之什 》 —— [ 宋 ] 杨亿
- 《 翰林王学士奉使两川 》 —— [ 宋 ] 杨亿
- 《 张兖下第随桂阳乔监使之湘中 》 —— [ 宋 ] 杨亿
- 《 次韵和酬永嘉聂从事除夜之什 》 —— [ 宋 ] 杨亿
- 《 次韵和光禄黄少卿学士感恩书事十六韵 》 —— [ 宋 ] 杨亿
- 《 集贤李金部知颍州 》 —— [ 宋 ] 杨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