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葆真阁

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 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真常:佛教用语,真实常在的意思。
  • 自在:安闲舒适,佛教指远离烦恼,进退无碍。
  • 如来性:佛性。
  • 肯綮(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关键。

翻译

真实常在又自在的如来佛性,执意去修持关键处也只是徒劳。十二因缘并不会产生奇妙的结果,三千世界却能从细微处引发。有了心思就会沉醉在声闻之酒中,空着手也得磨砺般若智慧之刀。截断众多水流去追寻一句话,也离不开虚幻不实的兔角龟毛之类。

赏析

这首诗富有浓厚的禅理和哲理意味。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于修行和佛性的独特理解。他认为试图刻意去追求如来性可能是徒劳的,暗示真正的觉悟并非靠执着的修持。用“十二因缘”和“三千世界”进一步阐述这种观念。诗中还提到“有心便醉”“空手须磨”,体现了对心性和智慧的思考。最后以“不离兔角与龟毛”作结,强调了某些事物也许只是虚幻无果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抽象深邃,通过多个意象和概念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于佛理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