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菌歌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
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
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
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
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
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
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
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撩(liáo)**:撩拨,这里有引起、吸引的意思。
- 土膏:泥土。
- 即时:立刻,马上。
- 般:一样,同样。
- **掇(duō)**:拾取,摘取。
- 阖(hé**)**:关闭。
- 向背:朝着和背着的方向。
- 天倚盖:古人认为天像车盖一样覆盖着大地 ,这里形容头顶上方的天空。
翻译
在下雨之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我的目光,可雨后在路边却出现了奇特怪异之物。几根干枯的菌类从泥土里冒了出来,转眼间就和人一样高了。它张开的圆顶足有一丈来大,一个这样的菌类就能藏下一个人。颜色有的黑得像墨漆,有的黄得如金子,而且它第一不怕突然而来的大雨倾盆。雨滴落在上面声音如同打在荷叶上一般,菌的底部像紫玉一样还排布着粉白的关节。路上的行人一个个都去摘取一枚,这些菌在没有雨的时候就会合拢,有雨时就会张开。它们还能巧妙地顺着风向调整方向,甚至仿佛都忘却了头顶上方如车盖般的天空。这种菌类破开后似乎还有修补的作用,只是既不能用来吃也不能用来煮着食用。
赏析
这首诗以新奇的视角描绘了雨后路边出现的奇特菌类。开篇通过“雨前”与“雨后”的对比,突出菌类出现的突兀和怪异,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诗人接着细致地描写菌类的形态,如高度、顶盖大小,以及颜色等,使其形象跃然纸上。“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雨滴落在菌上的声音比作打在荷叶上,菌底比作紫玉和粉节,从听觉和视觉等不同角度,让读者感受到菌类的独特之处。
诗中“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则赋予菌类人的灵动性,写它随雨晴开合、跟风向背,增添了作品的趣味和动感。最后“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进一步说明其特性,给人余味悠长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直白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杨万里善于捕捉生活中奇妙景象并细致描绘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独特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浓厚兴趣,营造出一种奇妙、欢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