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仙蝶歌(丁亥)
恭闻故实太常寺,蝶寿三百犹有加。
衔玉皇之明诏,视台阁犹烟霞。
不闻愿见不许见,矧闻飞入太常家。
本朝太常五百辈,意者公其飞仙之身耶。
仙人正人事一贯,天上岂有仙奸邪。
所以公立朝人不识,仙灵识公非诬夸。
慰此蹇蹇,其来衙衙。
感德辉而下,上助灵思之纷挐。
我闻此事,就公求茶。
道?十丈,不敌童心一车。
鸾漂凤泊咄咄发,空喟云情烟想寸寸凌幽遐。
人生吉祥缥渺罕并有,何必中秋儿女睹璧月之流华。
玉皇使者识我否,寓园亦在城之涯。
幽夏灵气怒百倍,相思迟汝五出红梨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署。
- 矧(shěn):况且。
- 蹇蹇(jiǎn jiǎn):形容忠直。
- 衙衙(yá yá):行列整齐的样子。
- 纷挐(rú):混乱貌。
- 缥渺(piāo miǎo):同“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翻译
恭敬听闻太常寺从前的故事,那里的仙蝶寿命三百多岁还不止。它衔着玉皇大帝的圣明诏令,看待朝堂就如同看待烟霞般淡薄。普通人听闻它但不许见面,更何况又听说它飞进了太常官员的家。本朝的太常官员有五百多位,想来它大概是飞仙之类的吧。仙人秉持与正直之人一贯的理念,天上难道会有奸邪的仙人吗。所以这位仙蝶立身在朝堂凡人难以识得,只有仙灵才能识得它,这话并非虚夸。为慰藉那些忠直之士,仙蝶整齐有序地飞来。感怀贤德光辉而下降人间,助力天上灵动思绪的纷繁。我听到这件事,便去求仙蝶主人赐一杯茶。长长的道路,也抵不过心中的童心满满。如同鸾凤漂泊令人惊叹白发丛生,只能徒然感叹那如云烟般的情怀一寸寸飞向幽远之处。人生的吉祥之事总是缥缈罕见同时出现,又何必非要在中秋之时像儿女们一样去欣赏璧月的光华。玉皇大帝的使者可还记得我,我的寓所也在这城的边缘。幽静夏日的灵气令人振奋百倍,满怀相思之情盼望着你这红梨花一般的仙蝶。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龚自珍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情感表达。诗以太常仙蝶为线索,将神话传说与现实人事相结合。开篇点明仙蝶的奇妙寿命与不凡来历,赋予其神秘色彩。诗中通过对仙蝶行为的描述,如“公立朝人不识,仙灵识公非诬夸”暗喻那些高洁不凡、不被世俗所理解却能被知音感知的人。诗人还融入了自身复杂的心境,诸如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如“鸾漂凤泊咄咄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像“空喟云情烟想寸寸凌幽遐”。结尾处情感更是落到实处,期待与仙蝶的相逢,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营造出一种奇幻且深沉的意境氛围,情感细腻而曲折。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722篇诗文
龚自珍的其他作品
- 《 送刘三(壬午) 》 —— [ 清 ] 龚自珍
- 《 虞美人 》 —— [ 清 ] 龚自珍
- 《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 —— [ 清 ] 龚自珍
- 《 定风波 · 镨月十二日即事 》 —— [ 清 ] 龚自珍
- 《 己亥杂诗 其一百七十 》 —— [ 清 ] 龚自珍
- 《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 扬州而媵以诗(丙戌) 》 —— [ 清 ] 龚自珍
- 《 洞仙歌 · 鄠缬鸾巢录别 》 —— [ 清 ] 龚自珍
- 《 因忆两首 》 —— [ 清 ]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