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湖中雁诗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唼(shà):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

翻译

洁白的湖水涨满了春天的池塘,旅行的大雁常常在这里盘旋飞翔。它们在水中吞食着水流牵扯着柔弱的水藻,收敛翅膀还带着残余的寒霜。成群的大雁在轻轻的波浪上浮动,单独的一只追逐着孤独的月光。高高地悬空飞翔竟然不落下,混乱地起飞还没有形成行列。它们抖动羽毛一同摇荡,一个振翅就向故乡飞去。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湖中雁的形象和姿态。诗的前两句营造出开阔而充满生机的湖景,为大雁的出现提供了优美的背景。接着详细刻画了大雁的动作,如唼流、敛翮等,细腻而生动。“群浮动轻浪”写出了大雁群体在水面的动态,富有画面感。“单泛逐孤光”则突出了孤雁的独特。而“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描绘出大雁盘旋迟疑的状态。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大雁急于回归故乡的渴望。全诗通过对湖中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生灵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沈约

沈约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