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山庭诗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 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 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时: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
  • 幽庭:幽静的庭院。
  • 刻削意:形容山的形状如同经过雕刻削凿一般。
  • 纵横阴:交错的树阴。
  • 忘忧草:萱草的别名,传说可以使人忘却忧愁。
  • 旅浴禽:在外洗浴的禽鸟。(:lǚ,此处指在外)
  • 得性:合其情性。

翻译

春天的夜晚,美好的时光已近尾声,幽静的庭院中野气深沉。 山峰好似有雕刻削凿而成的意蕴,树木连接着交错纵横的树阴。 门户对着能让人忘却忧愁的萱草,池塘惊动了在外洗浴的禽鸟。 在酒杯中我能尽情地享受合其情性的愉悦,在这尘世之外才能知晓我的内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庭的幽静景色,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诗的开头两句“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点明了时间是春夜,地点是幽静的庭院,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接下来“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状和树的阴影,给人以立体感。“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通过对门户前的忘忧草和池塘中被惊动的禽鸟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自然的生机。最后两句“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放松心情,享受宁静,也反映出他对尘世之外的内心追求的一种感悟。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春夜山庭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江总

南朝陈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字总持。江紑子。起家梁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笃学有辞采,深受梁武帝嗟赏。侯景之乱,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以中书侍郎征还。陈后主立,历尚书令。当权任宰,而不理政务,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多为艳诗,号为狎客。陈亡入隋,为上开府。卒于江都,世称江令。今存《江令君集》辑本。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