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楚黄署中闻警

仆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气。 恰又是、将归送别,登山临水。 一派角声烟霭外,数行雁字波光里。 试凭高、觅取旧妆楼,谁同倚。 乡梦远,书迢递。 人半载,辞家矣。 叹吴头楚尾,倏然孤寄。 江上空怜商女曲,闺中漫洒神州泪。 算缟綦,何必让男儿,天应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仆本恨人(pú),谦称自己。“恨人”,失意抱恨的人。这里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内心本就充满愁绪。
  • 悲哉秋气:出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用以形容秋天肃杀悲凉的气息。
  • 将归送别:准备回家(或离开此地)且送别友人。
  • 登山临水:指登山临水送别,古人常借此表示送别情境。
  • 角声(jiǎo),军中号角之声,号角声常给人一种凄凉、紧张之感。
  • 烟霭:云雾,雾气。
  • 雁字:大雁飞行时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状,故称“雁字”。
  • 旧妆楼:曾经居住过的妆楼。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这里指家书难以送达,路途遥远。
  • 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表示此地处在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相衔接。
  • 倏然(shū),忽然。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突然。
  • 孤寄:孤单地寄居在外。
  • 商女曲:指《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后人以此象征亡国之音。
  • 缟綦(gǎo)、(qí),白色与青黑色的帛布,这里代指女子。

翻译

我本就是个心中满含愁恨之人,又怎能承受这悲凉肃杀的秋天气息呢!正好此时,一边准备着归乡之事,一边送别友人,一起登上高处,面对流水。 远处烟雾之外传来阵阵凄厉的号角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几行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或“一”字飞过。我试着登上高处,寻找曾经居住过的妆楼,可此时还有谁能和我一同凭倚在楼头呢?

我对故乡的梦已经飘得很遥远了,而家信也因路途迢迢难以收到。我已经离开家乡半年之久啦。可叹我流落在这吴头楚尾之地,孤单地寄居于他乡。在江面上徒然怜惜那些唱着亡国之音的歌女,在闺房中白白地为国家的命运洒泪。想想看,女子的爱国情怀和志向,难道就一定比男儿逊色吗?大概是上天都嫉妒(女子的这份才情和胸怀)吧 。

赏析

顾贞立的这首《满江红 楚黄署中闻警》是一首情感深沉且意境开阔之作。词开篇便以“仆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气”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通过“悲哉秋气”这一传统意象,直白地展现出作者内心深深的愁绪。接着“将归送别,登山临水”点明当时情境,增添了离愁别绪。

上阕描写秋日的景象,“角声烟霭外”“雁字波光里”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而又壮阔的氛围,视听结合的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沉重与孤寂。“试凭高、觅取旧妆楼,谁同倚”,由景入情,登高远望寻觅旧处,却无人相伴,更显寂寥。

下阕作者直抒胸臆,将个人境遇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乡梦远,书迢递。人半载,辞家矣”诉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离家的漂泊之苦。 “叹吴头楚尾,倏然孤寄”进一步强调寄居他乡的孤单。而“江上空怜商女曲,闺中漫洒神州泪”则将情感升华,从个人的悲欢转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借“商女曲”的典故,表达出对国家局势的痛心。最后“算缟綦,何必让男儿,天应忌” 以豪迈之语展现出女词人的不凡志向,巾帼不让须眉,有力地收束全词,既抒发了家国情怀,又展现了女性的自尊与自强。整首词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宏大的家国意识,语言优美且情感真挚,堪称佳作。

顾贞立

清江苏无锡人,原名文婉,字碧汾,自号避秦人。顾贞观姊。诗词极多。有《栖香阁词》。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