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梧桐诗

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 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遽(jù):急忙,迅速。
  • 荑(tí):草木刚长出来的嫩芽。
  • 圭(guī):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翻译

秋天刚刚来到,梧桐叶就迅速飘落了;春天都已经来到了,梧桐却还未能长出嫩叶。梧桐的微小叶片虽然看似低贱,可一旦裁剪一番或许能成为珍贵的玉圭。

赏析

这首诗以梧桐的生长特性来展开描述。前两句通过“秋还遽已落”和“春晓犹未荑”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叶在秋冬迅速凋零、春天却发芽迟缓的景象。后两句则从小小的梧桐叶联想到珍贵的玉圭,表达出一种对看似平凡、低贱事物潜在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咏梧桐,传达出不能以一时的状况或表面现象来评判事物,任何事物都可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价值与潜力,具有一定的哲理韵味。同时,也体现了沈约诗歌简洁明快又蕴含深意的风格特点。

沈约

沈约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