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祀妻蔡琰

· 徐钧
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èn)**:料想,断定。表示自己内心已然对某种结果有了判断,这里指蔡琰自己本以为这辈子就要在塞外的沙尘中度过余生。
  • 黄金赎得身:指曹操用重金将蔡琰从匈奴赎回。
  • 十八拍笳:即《胡笳十八拍》,为蔡琰所作琴曲,抒发她悲惨的身世及思乡之情 。
  •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浅薄。

翻译

这一生本已料定要在塞外的沙尘之中老去,谁能想到有人用重金将我赎回汉地。那饱含悲愤的《胡笳十八拍》啊,也暂且不要再如此愤懑悲切了,要知道自古以来薄命就是许多佳人的命运归宿。

赏析

这首诗围绕蔡琰的经历展开。首句“此生已分老沙尘”生动描绘了蔡琰被掳至塞外时,满心以为余生将在荒芜沙尘中度过,无奈又绝望的心境。“谁把黄金赎得身”,则道出了命运的转折,曹操重金赎回蔡琰这一事件戏剧性地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后两句“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颇具深意,诗人借劝慰蔡琰放下《胡笳十八拍》里的悲愤之情,反映出当时古代佳人多命运坎坷这一普遍的悲剧现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蔡琰坎坷的一生,饱含对她悲惨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佳人薄命这一历史现象的深思,短短几句诗情感深沉,内涵丰富 。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 297篇诗文

徐钧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