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溪庄访旧

· 柴望
山山明月路,何处认梅花。 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梦,华发故人家。 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望:明代诗人,此诗为其代表作之一。
  • 山山明月路:形容连绵的山峦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晰可见。
  • 梅花:暗指旧友,因其洁白如梅,且有高洁之品性。
  • 石色冷如水:形容月光下的石头颜色如水般清澈。
  • 溪流白似沙:比喻月光映照下的溪水如同白沙铺地。
  • 清吟:清雅的吟诵或诗歌。
  • 幽客:隐居或心境清幽的人。
  • 华发:白发,代指年老。
  • 故人家:老朋友的家。
  • 河汉:银河,这里借指夜空。

翻译

沿着月光洒满的山路前行,哪里才能找到那梅花般的旧友身影? 月光下的石头冷得像水,小溪流淌的白光仿佛是细沙铺底。 深夜里,我轻声吟咏,那是幽居者入梦的情景, 拜访的是白发苍苍的老朋友,他们的家坐落在静谧之中。 虽然相见,但知道天色已晚,银河倾斜,我便准备告辞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访友的画卷,通过月光、山水、石色、溪流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以“梅花”象征旧友,寄寓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清吟幽客梦"表达了诗人深夜来访时的诗意心境,而"华发故人家"则揭示了岁月的痕迹与友情的深厚。最后,诗人以"相见即归去"暗示了相聚的短暂和离别的必然,结尾处的"已应河汉斜"既点明了时间,也寓言了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的哲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体现了柴望诗歌的清雅风格。

柴望

宋衢州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堂、归田。理宗嘉熙间为太学上舍,除中书特奏名。淳祐六年,因上所著《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府狱,寻放归。端宗景炎二年,以荐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宋亡不仕,与从弟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并称柴氏四隐。有《秋堂集》。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