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
注释
- 南荒:南方荒远的地方。苏轼曾被贬至岭南等地。
- 曩(nǎng):从前,过去。
- 天运: 自然界的运化,也指天命、命运。
- 弭(mǐ)节:停车。弭,止。节,行车时的节度。
- 衡茅:衡门茅屋,指简陋的房屋。
- 既饭稻与食肉:既已能吃饭吃肉,意为生活已有改善。
- 抚簟(diàn)瓢:抚摸着盛饭的竹器和舀水的瓢。簟,竹席。这里用颜回箪食瓢饮的典故,颜回安贫乐道,苏辙此处表达自感不如颜回安贫。
- 却扫:不再扫径迎客,指闭门谢客。
- 西廛(chán):城西的房舍。廛,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 桓:这里可能指房屋的柱子之类。
- 眇绵:微弱,渺远。
- 蓬累:像飞蓬一样流转无定。
- 蓬累而行:意谓如飞蓬般随性漂泊而行。
- 捐:舍弃。
- 栖栖(xī xī) :忙忙碌碌不安的样子。这里指沉浸、专注。
- 佞(nìng):巧言谄媚。
- 亿秭(zǐ):形容庄稼谷物非常多。
- 耘耔(yún zǐ): 耘,除草;耔,给在苗根培土。
- 章韍(fú):即漳韨,不清楚确切含义,此处可能作为某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或意象。
翻译
回去吧,从南方荒远之地归来,又要回到哪里去? 大雁随着时节来来回回,又有什么值得欢喜和悲伤? 从前厌恶之事难以逃避,如今的欢乐却也值得追忆! 遵循天地自然的运转,心中觉得造物者实在不是随意而为。 有嘴就必然要吃饭,没有形体也就无需衣物。 如果所依赖的东西不多,那么即使有所丧失也很微小。 我的车驾并不精良,我的行程也不匆忙。 心思畅游于无穷天地,脚步却不出家门。 看起来好像很困窘,实际上挖掘起来却感觉富足。 置身于简陋的房屋中,也能有一杯酒相伴。 既然已经能吃饭吃肉,再抚摸着简陋的生活用具就不禁惭愧。 有感于乌鹊在夜间飞翔,绕树三周却难以安身。 有父兄留下的书籍,便吩咐关闭门户不再迎客。 知道万物变化如同虚幻,于是舍弃外物向内省察。 习气仍在难以忘却,痛心有些人一去不返。 打算在城西建造房屋,堂屋已经初具规模却还缺些构件。 回去吧,世上没有了这样的人我还能与谁同游? 乌龟自己藏在床下,气息微弱无所追求。 岁月流逝也不改变,或许有人会替我深深忧虑。 解下刀剑去买耕牛,拔掉野草开辟田地。 像飞蓬般漂泊而行,舍弃车马船只。 独自沉浸在图书史籍之中,有时因过于相像而怀疑孔丘圣言。 剖析众多说法的纷扰纠葛,忽然如同冰雪融化、江河奔涌般明晰。 说我和兄长二人,收获已经很多该罢休了。 罢了罢了,这样的人不朽只因能知晓时运,时光不了解我又有谁来挽留? 岁月匆匆离去如今该去往何处?天地不会欺骗我,只要安心自守,形体和影子也能有所期冀。 看到冬天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知道春天田垄间除草壅土的忙碌。 看着白发苍苍,相信孩童所读诗书。 就像美丑已然分明,难道还要再对着镜子自我怀疑?
赏析
这篇《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是苏辙和苏轼之作,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境界高古而情感真挚。诗中围绕回归与生活展开,体现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随遇而安的心境。开篇“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 ,点明从流放地归来后的迷茫,宛如《归去来兮辞》重现,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诗人以自然现象为参照,阐述对人生得失的看法,认为应顺应天命,不必为外物拘泥。诗中对生活细节和心态的描绘细腻,“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 将自己生活改善后的复杂心情展露无遗,既有喜悦又有对往昔安贫乐道精神的反思。“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 通过乌鹊意象,传达漂泊与寻觅安身之所的孤独。在表达人生抉择时,从营造居所到农事生活,再到沉迷图史,展现其淡泊世俗、回归内心的追求。最后,“已矣乎”一段表达对时运、人生归宿的忧虑与豁达。整首诗情感既有沉吟低回的一面,又有超脱旷达的一面,结构上层层递进,辞章韵律和谐悠扬,可视为宋代诗人内心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