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郑风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拼音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嗣(sì)音: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珮之绶带。 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此诗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之作,其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千古名句。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衿(jīn):衣领。
  • 嗣(sì)音:传音讯。嗣,继续。

翻译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诗的开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通过“子衿”这一服饰的细节,寄托了对恋人的思念。“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表现出女子对恋人不主动联系的嗔怪。最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形象地描绘出女子在城阙等待恋人时的焦急心情,以及对恋人热切的思念,将思念的情感夸张地形容为“一日不见如三月”,这种情感的表达真挚而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清新质朴,情感真挚动人。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