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季直表
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榖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馕,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旬月之间,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克期成事,不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剧郡。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圣德,录其旧勋,矜其老困,复俾一州,俾图报效,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臣繇皇恐皇恐、顿首顿首谨言。黄初二年八月日司徒东武亭侯臣钟繇表。
拼音
译文
臣繇言:臣自从追随先帝(指曹操),后来愧为他的重臣。在建安之初,先帝率军破李确郭汜之众于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此时正值荒年,米粮昂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饷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在一个月之内,将敌众扫清。当时采用的是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在其预定的时间里取得成功,一丝不差。先帝封他为关内侯,并授以一郡太守之职。如今季直不再任职,在许昌生活。他一向为官清廉,宦囊空空,所以现在缺衣少食。为臣愚钝,想求圣上广施圣德,以其过去的功勋,可怜其年老困顿,仍给他一个州让其治理,以使其报效朝廷。季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我受国家隆恩,不敢明哲保身。见到这样的事如果不对圣上说,是对圣上的冒犯。臣繇皇恐皇恐、顿首顿首。谨言。黄初二年八月日司徒东武亭侯臣钟繇表。
注释
先帝:指曹操。
忝列:忝(tiǎn),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
干犯:触犯;干扰侵犯。
宸严(chén yán):帝王的威严。亦喻指君王。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序
“五表”当中最为可信的尤数《荐季直表》。此表不但点画朴茂,字法高古,字里行间毫无晋代之后书作习气,并且来源清楚,流传有绪。《荐季直表》在唐宋时藏于宫内,先后经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帝王鉴赏,南宋时为权相贾似道所得。后流于一僧人之手。元代经过陆行直、袁泰等人之手,至明代初归沈石田,复为华夏收藏,曾被刻入有名的《真赏斋帖》内。以后转入内府,明末在王世贞家,后又入清内府,乾隆帝曾将此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之中,并题有“无上神品”、“书法鼻祖”等赞誉之词。后来此表几经辗转,历经磨难,终于毁于一个无知小偷之手。所幸此表损毁之前的收藏者安徽人裴景福曾拍摄一照片印样。此照片后经王壮弘被编入上海书店出版的《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一书中。
通过《荐季直表》影印本,可概观墨迹原貌,此表高12.6厘米,长44厘米,共有小楷19行,计214字。系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钟繇呈奉于曹丕的奏表。上面盖满了历代的收藏印,可见其经手之多。其中有著名的唐太宗“贞观”印、宋徽宗“宣和”印、宋高宗“绍兴”印、清高宗“乾隆真赏”印和宋代贾似道“悦生”葫芦印以及米芾、薛绍彭、沈周、王世贞、高士奇等众多著名书画家的印章。《荐季直表》点画灵逸,清俊洒脱,沉稳洗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元代陆行直语)。诸家评述真是对其推崇备至。钟繇小楷与后来的王羲之小楷颇有不同,字形较扁,富有隶书意趣,看上去古雅、淳朴。布局大小相间,疏朗自然,虽参差不一但体格严谨,与晋代书家萧散简淡的艺术风格迥然有异。故后世多以“古雅”来评论他的作品。刘熙载《艺概.书概》谓“钟繇茂密,然茂密正能走马。”“其书之大巧若拙,后人莫及”。“繇书如圣德君子,容貌若愚。”从钟繇的作品来看,这些评语还是比较切中实际的。钟繇书法的特点正在于看似很敦厚朴拙,实则藏秀于中。此种蕴籍含蓄之书风恰恰就是张怀瓘每每称颂的“古雅”、“幽深”,是天然之美的显露,与二王书风有所区分,也从中反映出了书法到东晋在美学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赏析
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幸有一照片留存。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此帖有人认为系唐人根据原本所摹,也有人认为系伪托,但属“伪好物”。由于它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故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淳化阁》所载钟繇诸刻帖)。此帖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梁武帝等所说“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及“行间茂密”等于此帖表现最为鲜明。钟繇所创造的“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是我国书法史上两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影响极其深远。
“五表”当中最为可信的尤数《荐季直表》。此表不但点画朴茂,字法高古,字里行间毫无晋代之后书作习气,并且来源清楚,流传有绪。《荐季直表》在唐宋时藏于宫内,先后经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帝王鉴赏,南宋时为权相贾似道所得。后流于一僧人之手。元代经过陆行直、袁泰等人之手,至明代初归沈石田,复为华夏收藏,曾被刻入有名的《真赏斋帖》内。以后转入内府,明末在王世贞家,后又入清内府,乾隆帝曾将此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之中,并题有“无上神品”、“书法鼻祖”等赞誉之词。后来此表几经辗转,历经磨难,终于毁于一个无知小偷之手。所幸此表损毁之前的收藏者安徽人裴景福曾拍摄一照片印样。此照片后经王壮弘被编入上海书店出版的《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一书中。
通过《荐季直表》影印本,可概观墨迹原貌,此表高12.6厘米,长44厘米,共有小楷19行,计214字。系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钟繇呈奉于曹丕的奏表。上面盖满了历代的收藏印,可见其经手之多。其中有著名的唐太宗“贞观”印、宋徽宗“宣和”印、宋高宗“绍兴”印、清高宗“乾隆真赏”印和宋代贾似道“悦生”葫芦印以及米芾、薛绍彭、沈周、王世贞、高士奇等众多著名书画家的印章。《荐季直表》点画灵逸,清俊洒脱,沉稳洗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元代陆行直语)。诸家评述真是对其推崇备至。钟繇小楷与后来的王羲之小楷颇有不同,字形较扁,富有隶书意趣,看上去古雅、淳朴。布局大小相间,疏朗自然,虽参差不一但体格严谨,与晋代书家萧散简淡的艺术风格迥然有异。故后世多以“古雅”来评论他的作品。刘熙载《艺概.书概》谓“钟繇茂密,然茂密正能走马。”“其书之大巧若拙,后人莫及”。“繇书如圣德君子,容貌若愚。”从钟繇的作品来看,这些评语还是比较切中实际的。钟繇书法的特点正在于看似很敦厚朴拙,实则藏秀于中。此种蕴籍含蓄之书风恰恰就是张怀瓘每每称颂的“古雅”、“幽深”,是天然之美的显露,与二王书风有所区分,也从中反映出了书法到东晋在美学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忝:读作 tiǎn,意思是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 爰:读作 yuán,于是。
- 馕:在此处指军粮。
- 廓清:清除,肃清。
- 不充:不足,不够。
- 矜:怜悯,怜惜。
- 宸严:帝王的威严。
翻译
臣钟繇进言:臣自从遇到先帝,有幸位列心腹大臣,从建安初年开始,朝廷军队在关东击破贼军。那时正遇上灾荒年谷物昂贵,各郡县残破毁坏,军队的军粮供给,早上都不知道晚上能否有。先帝有着神奇的谋略和奇妙的计策,委任任用得当的人。就连深山穷谷之中,百姓也都献上米豆,运输的道路连绵不绝。于是使强敌丧失胆魄,我军振作士气。在短短几个月之间,就肃清了像蚂蚁般聚集的敌军。当时实际上采用了原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的计策,能够按约定的期限成就此事,没有丝毫差错。先帝赏赐给他封爵,授予他重要的郡。现今季直被罢职,旅居在许昌以食物为生,他向来是廉洁的官吏,衣服和食物都不充足。臣愚笨地希望圣上的恩德,能记录他旧日的功勋,怜惜他年老困窘,再次让他治理一个州,让他图谋报效国家,季直的力气还很壮健,一定能够日夜保养百姓。臣承受国家特别的恩宠,不敢随声附和遇到事情而不言语,冒犯帝王的威严。臣钟繇惶恐惶恐、叩头叩头恭敬进言。黄初二年八月某日司徒东武亭侯臣钟繇上表。
赏析
这篇《荐季直表》是钟繇向皇帝推荐季直的表文。表中详细阐述了季直在过去所立的功劳,强调其计策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同时也描述了季直当下的窘困状况,以突出他的廉洁与忠诚。钟繇希望皇帝能念及旧勋,给予季直新的任命,让他有机会继续报效国家。文章语言诚恳,充分体现了钟繇对季直的尊重和举荐的诚意,也显示出他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其用词精炼且准确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情感,是一篇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学价值的公文佳作。
钟繇
钟繇(yáo),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