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帖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拼音

译文

王羲之告:不知阁下身体近来又怎样?(此事)等待一段时间再奉告。由于我身体受寒不适而无可奈何,(此事)探究后再告知。羲之告。

注释

第一行“不审、尊体”之间有一点,占一字之位。是表示恭敬的书仪格式,如以空字、提行一样表示恭敬。 文中“羲之中冷无赖”句。“中冷”,指身体受寒。中,音zhòng。受到、遭到。如:中暑。王羲之有“雨昼夜无解,夜来复雪,弟各可也。此日中冷,患之始小佳。力及不一一,羲之报”一帖(见《法书要录》349页)。 “无赖”指无所依赖,犹“无可奈何”,或表身体上的不适或心理上的痛苦。汉焦赣《易林·泰之丰》:“龙蛇所聚,大水来处,滑滑泲泲,使我无赖。”王羲之有“雨寒,卿各佳不?诸患无赖,力无,不一一”、“弱小疾苦,甚无赖损”等帖(见《法书要录》394页和399页)。 第二行末“无”字不全,疑为历代裁割装背所损,抑或摹时遗漏,甚至母本本来如此。 第二行“寻复白”,“寻”,探究、推求。王羲之其他尺牍中有“行当是防民流逸,不以为利耶?……更寻详具白”句(见《法书要录》391页)。

《何如帖》又名《不审尊体帖》、《中冷帖》。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及清《石渠宝笈》有载。

赏析

《何如帖》行中带楷,规矩严然而不拘板,法度谨然而不滞泥,有飘逸流畅之妙,用笔圆劲流利,中锋为主,风格妍丽动人,且秀骨清相,笔纤墨浓,非功力极深者,不能得此妙处。 “欹侧”是王体行书最典型的特点,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左欹、右侧、上欹下侧和左欹右侧局部是斜的,但整个字又是正的,如《何如帖》的“不”、“审”两字,是上欹下侧,……这种从险绝中求稳定,从动态中求平衡,达到“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境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审:不知道、不清楚,表谦辞。这里用于询问对方情况。
  • 尊体: 对对方身体的尊称。
  • 比(bǐ)复:近来又。“比”指近来,“复”表示又、再 。
  • 迟(zhì):等待。
  • 中冷无赖:身体内发冷,无精打采。 “中冷”指身体内部感觉寒冷;“无赖”形容精神状态不佳、难受。

翻译

羲之敬告:不知道您近来身体状况怎么样?我迟迟等待着您再回信告知情况。我身体内发冷,无精打采,不久之后再向您禀明。羲之敬上。

赏析

《何如帖》虽篇幅简短,却尽显王羲之对友人诚挚的关怀。开篇以“不审、尊体比复何如”一句直接询问友人身体近况,直白地表达出内心的关切,简洁之中透露着情真意切 。“迟复奉告”体现出作者对友人回信的急切期待,想见那种渴望得知友人安好的心情。而“羲之中冷无赖”转而陈述自身的不适,使文本增添了一种真实的烟火气息,让读者感受到王羲之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身体不佳、状态萎靡之时。正因为这种坦率的自我呈现,更拉近了与友人乃至后世读者的距离,在质朴的言语之间,流动着人际交往中温暖的情谊,展现了魏晋文人之间细腻的心理情感和日常的交流状态 。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原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