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译文
青天想要放江水流去,青山却想要将江水截住;
我也替江水忧愁(会被截住),因为你看那山山连绵不断;
片片帆影如鸟儿降落,江停住我的船也停住;
我嘲笑青山毕竟是势单力薄,哪里可以把我留住呢?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系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菩萨鬘”等,回文体又称“联环结”。双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初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中。
北固:山名,在江苏镇江,上有甘露寺。
侬:我,吴语。
江住:江水平缓的地方。
孤:力量独单。
序
《菩萨蛮·北固题壁》是清代词人郭麟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充满理趣的小词。词从“青天”与“青山”的矛盾入笔,虽是颇有情致的眼前景的描写,但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人生的体悟。全词不事雕琢,自然挥洒,熔情、景、理的抒写于一炉。
赏析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词人从“流”与“留”一对矛盾上盘转写来,别有所感。“山”为“留”一方,人生之阻力意象;“江”为“流”之大势,合乎“天”意。“船”为“侬”之载体,顺“江”而“流”。词写出了:“留”总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脱羁而去的“流”是永恒的、绝对的。
上片,一二句写景,起笔气势恢弘。“青天欲放江流去”,用拟人的手法,把自然造化写得有情有味,生动多姿。“放江流去”的一个“放”字,写尽了江流肆意纵情,奔放流淌的气魄。天高水阔之际,意境宏大。青天有意,青山却也有情,“欲截江流住”仍用拟人的手法,把山阻江流的客观事实人情化,一个“截”字陡增了动态感,令人想到水涌山拥水躲山拦的游戏场面。所以即便是有“惊涛拍岸”的奇险,在这一“去”一留之间也多了几分情致,生出几缕温情。
三四两句抒情。“侬也替江愁”,写词人面对山水的这个态势引发的感慨。而这个“愁”绝非关涉个人得失的真的悲愁,“愁”的原因是下句——“山山不到头”。这里既写出了群山逶迤、江流绵远的自然风光,又笔底含情,流露出对这片山水的热爱和思考。
下片,一二句写景,立足江面,写小“船”“片帆”。用“落鸟”作比,既写出了江面上片片白帆的轻灵跃动,更以小衬大,突出江面的平阔辽远。“江住”,江水好像凝滞不动,“船泊”,船也似江流中停泊,用假象的“静”来写江流平缓的“动”,可谓别有新意,独具匠心。三四句抒情,只是这两句感情来得突兀。它是在对前面两处景物描写的关照基础上而产生的。静水流深。水的胸怀足以容纳天地乾坤,水的流转足以带动古往今来,唯有的山的伫立,一立千载,由此显得单薄孤寂。所以舟行江上,词人抑止不住发出洞察玄机的微“笑”——青山阻截江流,希望江流停滞,是因为自己孤寂啊。结句反问,“能留侬住无”,问中有答,留得住?留不住。一种水流势不可挡的必然,使这首题壁词立时有了发人深省的哲学意蕴。
全词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上下片景景相称,情情相依,在直接的歌颂山水自然风光的背后,更含有水总要向前流动、势不可挡。
郭麟的其他作品
- 《 梦芙蓉 兰村寓大佛寺僧楼,同人毕集,湘湄为作湖上云萍图,纪以此词 》 —— [ 清 ] 郭麟
- 《 风蝶令 其二 和湘霞韵三首 》 —— [ 清 ] 郭麟
- 《 舟中杂诗 》 —— [ 清 ] 郭麟
- 《 江西道中屡见水碓欲作诗未果顷读东坡博罗香积寺诗序有可筑碓磨之语用其韵补作 》 —— [ 清 ] 郭麟
- 《 菩萨蛮七首 其一 》 —— [ 清 ] 郭麟
- 《 柳梢青 题斜倚薰笼坐到明仕女 》 —— [ 清 ] 郭麟
- 《 百字令 题兰村南园春梦图 》 —— [ 清 ] 郭麟
- 《 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四 》 —— [ 清 ] 郭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