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轼下狱上书
注释
怙恃(hù shì):指父母。 狂狷(juàn):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 刑辟(xíng pì):刑法;刑律。
翻译
我听说在困厄危急时就呼喊上天,在疾病痛苦时就呼喊父母,这是人的最真挚的感情啊。我虽然如小草般微小,但有危急紧迫的恳切之情,希望天地父母哀怜我。 我很早失去了父母,只有兄长苏轼与我相互依靠维持生命。现在听说他获罪,被逮捕入狱,全家惊恐哭喊,担忧有不可预测的灾祸。我私下思考苏轼无论是居家还是为官,没有大的过错和恶行。只是他天性愚直,喜欢谈论古今成败得失,前后多次上书论事,言辞不一。陛下圣德广大,没有加以谴责。苏轼狂放不羁又缺少考虑,暗自仰仗天地的包容之恩,不知道自我约束敬畏。前些年在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时,常常借事物寄托兴致,写作诗歌,话语有时轻率发出。以前曾经被大臣缴呈,陛下搁置而不过问。苏轼感怀恩赦,从此深深自我悔恨,不敢再有所作为,但是他的旧诗已经自行传播开来。我实在为苏轼在自信中显露出的愚蠢而悲哀,不知道文字轻率,迹象涉及不逊。虽然他已改过自新,但已经陷入刑法,无法挽救阻止。苏轼即将被逮捕时,曾对我说道:“我早衰又多病,必定会死于牢狱,死固然是应得的。然而所遗憾的是,年轻时抱有大志,而遇到了难得一遇的圣明君主,虽然从前有一些矛盾冲突,终究是想在晚年贡献些微薄之力。如今遭此灾祸,即使想要改过自新,洗净内心来侍奉圣明的君主,却也没有办法了。何况在朝中最为孤立,周围亲近的人,必定没有为他说话的。只有兄弟亲情,试着向陛下乞求哀怜了。”我私下哀怜他的志向,难以承受手足之情,所以冒昧冒死说一句话。 从前汉代淳于公获罪,他的女儿缇萦请求被罚没为官婢,来赎她的父亲,汉文帝因此就废除了肉刑。现在我这蝼蚁般的诚意,虽然万万比不上缇萦,但陛下您聪明仁慈圣明,远远超过汉文帝。我想献出我自己在身的官职来赎兄长苏轼,不敢奢望能减轻他的罪过,只是希望能让他免下入狱死去的灾祸就很幸运了。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证据,他必定不敢抗拒不承认,从而加重自己的罪过。如果承蒙陛下哀怜,赦免他的万死,使他能从牢狱出来,那就是死而复生,应该如何报答呢?我愿意和兄长苏轼,洗净内心改过,粉身碎骨报效,全听陛下的安排,死而无憾。我承受不住孤单危险的紧迫,没有地方诉说,只能诚心归附陛下您。希望您宽容他的狂妄,特别批准我的请求。我无比虔诚地祈求上天、请求您,急切地惶恐到了极点。
赏析
这篇文章是苏辙为其兄苏轼下狱上书求情。文章开篇先以人之至情来表明自己求情的恳切。接着叙述苏轼的情况,强调他并无大过,只是性格和言语上有些问题,且已改过自新,却陷入困境。而后通过讲述缇萦救父的典故,希望以自己献出官职来换取兄长免罪。文章言辞恳切,充分体现了苏辙对兄长的深厚情谊,展现了兄弟间的患难真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严峻以及苏轼所面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