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短翮后飞者,前攀鸾鹤翔。 力微应万里,矫首空苍苍。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 一朝下蒲轮,清辉照岩廊。 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昌。 经术震浮荡,国风扫齐梁。 文襟即玄圃,笔下成琳琅。 霞水散吟啸,松筠奉琴觞。 冰壶避皎洁,武库羞锋铓。 小子书代耕,束发颇自强。 艰哉水投石,壮志空摧藏。 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骚雅道未丧,何忧名不彰。 饥寒束困厄,默塞飞星霜。 百志不成一,东波掷年光。 尘生脱粟甑,万里违高堂。 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 平明梁山泪,缘枕沾匡床。 依泊洞庭波,木叶忽已黄。 哀砧捣秋色,晓月啼寒螀。 复此棹孤舟,云涛浩茫茫。 朱门待媒势,短褐谁揄扬。 仰羡野陂凫,无心忧稻粱。 不如天边雁,南北皆成行。 男儿白日间,变化未可量。 所希困辱地,剪拂成腾骧。 咋笔话肝肺,咏兹枯鱼章。 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短翮(hé):短的羽毛,指代能力不足。翮,鸟羽的茎状部分。
  2. 考槃(pán):《诗经》篇名,意味避世隐居。这里指隐居生活。
  3. 高风:高尚的风范。
  4. 绮皓:商山四皓,汉初著名隐者,“绮里季”和“夏黄公”的合称,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5. 蒲轮:用蒲草裹轮的车,古代用于征召贤士,表示礼敬。
  6. 岩廊:高峻的廊庑,借指朝廷。
  7. 文襟:文人的襟怀。
  8. 玄圃: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仙山,这里形容学问高深如仙境。
  9. 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这里指文章优美。
  10.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高洁纯净。
  11. 武库:兵器库,喻指文章富有才学和锋芒。
  12. 束发:指青少年时代。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
  13. 水投石:水浇在石头上,比喻徒劳无功。
  14. 垂头:丧气、低落的样子。
  15. 巴歌:即巴渝歌,泛指通俗的歌谣。
  16. 白雪:即《阳春白雪》,高雅的歌曲。
  17. 鲍肆:卖咸鱼的店铺,比喻污浊的地方。
  18. 骚雅:《离骚》与《诗经》中“雅”的并称,借指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
  19. 百志:很多的志向。
  20. 脱粟甑(zèng):简陋饭食的锅。脱粟,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21. 匡床:方正安适的床。
  22. 哀砧(zhēn):捣衣的砧声,多在秋季,声音悲哀。
  23. 寒螀(jiāng):寒蝉。
  24. 朱门:贵族豪富之家。
  25. 揄扬:宣扬、称扬。
  26. 凫(fú):野鸭。
  27. 剪拂:修剪拂拭,比喻推崇、赞誉。
  28. 腾骧(xiāng):奔腾,向上。
  29. 咋笔:操笔。
  30. 白云乡:传说中的仙乡,这里指长安,喻朝廷。

翻译

我像那羽翼短小落后的鸟儿,看着前面的鸾鹤高高飞翔。我力量微弱却想奔赴万里,抬头仰望只见天空一片苍苍。

往昔是谁去探寻桃花源般的隐居地,选择在岳阳之西过着隐居生活。高尚风范震动了商洛之地,可商山四皓如今也名声不再。

有一天贤士被朝廷用蒲轮车征召,那光辉照亮了朝廷殿堂。在众人皆醉之时独自清醒站立,可古老的正道又怎能昌隆。

精通经术能震动浮躁世风,纯正的国风可以清扫齐梁时期的浮艳文风。文人的襟怀就像是仙山玄圃,笔下能写出优美珍贵如琳琅美玉般的文章 。

面对云霞流水尽情吟啸,对着松竹献上琴与酒觞。就算是高洁纯净的冰壶也避其皎洁,充满锋芒的武库也自愧不如。

我以诗书为业代替农耕,自幼就颇为自强。可努力却犹如水投石般徒劳无功,壮志也只能空自摧折隐藏。

十年来与龟鱼为伴,垂头丧气地在沅湘之地困居。通俗的巴歌掩盖了高雅的《阳春白雪》,犹如卖咸鱼处埋没了兰芳之香。

诗歌创作的正道并没有丧失,何必担忧名声不能彰显。饥饿寒冷束缚着我的困厄之境,默默地岁月流逝如飞星似霜。

许多志向一个都难以实现,如东去的波浪般浪费了大好年光。简陋饭食的锅都已生尘,离家万里远别高堂。

半夜悔恨的烈火涌起,痛苦焚烧着我的愁肠。天刚亮时泪水就洒满了枕头,沾湿了方正安适的床。

我停靠在洞庭湖边,树叶忽然已经变黄。捣衣的砧声在秋色里哀鸣,寒冷的晓月中有寒蝉啼叫。

又一次驾起孤舟启程,云海波涛一片浩渺茫茫。朱门显贵等待着凭借媒势的人,贫贱之士又有谁为其宣扬。

我仰羡慕那野池塘中的野鸭,无忧无虑不愁稻粱。还不如天边的大雁,无论南北都能整齐成行。

男儿在大好的白日之间,未来的变化不可限量。只希望在这困辱之地,能受到推崇而奔腾向上。

我执笔记下内心的话语,咏唱这如枯鱼般困境的篇章。可我不知怎样才能回头西行,只能极目眺望那白云所在的远方。

赏析

这首诗是李群玉在从澧浦东游江表途中,路过巴丘时写给从公虞的作品,饱含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志向抱负及人生困境等诸多复杂情感。

开篇以“短翮后飞者”自比,表达自己虽渴望如鸾鹤般高飞却力不从心的无奈。接着回想历史隐逸之士的兴衰,感慨正道难行。随后赞美从公虞之才学,将其才华形容得超凡脱俗,既显示出对从公虞的尊崇,也侧面反映出自己对才华出众境界的向往。

“小子书代耕”以下,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沉痛诉说。多年努力却一事无成,困居沅湘,才华被俗风埋没,生活困苦且远离家乡亲人,那种悲伤悔恨之情如烈火焚心。诗中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木叶忽已黄”“哀砧捣秋色,晓月啼寒螀”等,营造出浓厚的凄清悲凉氛围,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内心的愁苦。

目睹世态炎凉,羡慕野鸭大雁的自由安稳,表达了对这种平凡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作者虽身处困厄却仍心怀希望,期盼能有机会得到赏识,实现抱负改变命运。整首诗语言质朴诚挚,情感跌宕起伏,通过将自身经历、志向、自然风景和人生感怀相结合,展现出一个落魄文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渴望改变现实志向的复杂形象。

李群玉

李群玉

唐澧州人。字文山。性旷逸,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裴度荐之,诏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归,卒。有《李群玉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