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烛赋
龙沙雁塞甲应寒,天山月没客衣单。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独盘。铸凤衔莲,图龙并眠。烬高疑数剪,心湿暂难然。铜荷承泪蜡,铁铗染浮烟。本知雪光能映纸,复讶灯花今得钱。
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傍垂细溜,上绕飞蛾。光清寒入,焰暗风过。楚人缨脱尽,燕君书误多。夜风吹,香气随。郁金苑,芙蓉池。秦皇辟恶不足道,汉武胡香何物奇?晚星没,芳芜歇,还持照夜游,讵减西园月!
拼音
注释
龙沙:西域有白龙堆沙漠,后泛指西北或东北边疆。
雁塞:传说西北梁州有雁塞山,山中有大池,为大雁聚集栖息之地,故又称雁海,疑为今天之青海湖。此诗句后人用以泛指边疆海隅等蛮荒地带,此处指边境外的藩属国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 雁塞:泛指北方边塞。
- 桁(héng):衣架。
- 灯檠(qíng):灯台,烛台。
- 铜荷:铜制的呈荷叶状的烛台托。
- 铗(jiá):剑。
- 筠(yún)笼:竹笼。
- 郁金苑:种有郁金等香草的苑囿。
- 辟恶:一种香料。
翻译
在塞外沙漠和北方边塞,甲胄应该感到寒冷,天山的月亮落下,客人穿着单衣。灯前的衣架上衣服好像不明亮,月下穿针感觉最为困难。刺破灯花拿着桂烛,归还烛台后在下面独自盘坐。有铸凤口衔莲花,画龙一并安睡的图案。灯烬高得让人怀疑多次剪过,心里潮湿暂时难以点燃。铜制荷叶承接带泪的蜡,铁剑沾染着浮动的烟。原本知道雪光能映照在纸上,又惊讶灯花如今能得到钱。莲帐中寒峭的灯台,窗户拂过曙光,竹笼中熏香的火,香气充满了棉絮。旁边垂着细细的水流,上面萦绕着飞蛾。光芒清冷寒气侵入,火焰暗淡风刮过。楚国人系帽的带子全脱落了,燕君的书信有很多错误。夜风吹来,香气也随之飘来。郁金苑中,芙蓉池边。秦始皇的辟恶香料不值一提,汉武帝的胡香有什么奇特呢?晚星隐没,芬芳的香草歇息了,仍然拿着灯照明夜晚出游,岂能比西园的月色逊色!
赏析
这首《对烛赋》生动地描绘了与烛火相关的情景和氛围。诗中既描写了外在的环境寒冷和孤独,如“龙沙雁塞甲应寒,天山月没客衣单”,又细致地刻画了烛火周围的种种细节,如灯花、烛烬等,展现出一种细腻且略带忧伤的情调。同时,通过对各种图案和场景的描述,如“铸凤衔莲,图龙并眠”等,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诗中还对比了不同的事物,如将古时的香料与当下相比,突出了当下情景的独特。整体意境优美,通过对烛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孤独和静谧之美。
庾信的其他作品
- 《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其二十 羽调曲五首 》 —— [ 南北朝 ] 庾信
- 《 重别周尚书诗二首 》 —— [ 南北朝 ] 庾信
- 《 春日离合诗二首 其二 》 —— [ 南北朝 ] 庾信
- 《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七 》 —— [ 南北朝 ] 庾信
- 《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六 配帝舞 》 —— [ 南北朝 ] 庾信
- 《 奉和平邺应诏诗 》 —— [ 南北朝 ] 庾信
- 《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 其四 》 —— [ 南北朝 ] 庾信
- 《 奉和夏日应令诗 》 —— [ 南北朝 ] 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