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除夕

不容灯火尽情明,禁绝千家爆竹声。 几见世能随历换,都来岁尚赚人迎。 老饥驱去无南北,永夜思存遍死生。 好办杯盘歌拊缶,更知何日是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辛巳:天干地支纪年法,这里指的是 1941 年。
  •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 拊缶(fǔ fǒu):即击缶,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翻译

不允许灯火尽情明亮,禁止了千家爆竹的声响。几次看见世间能随着历法变换,都到来年还欺骗人去迎接。年老饥饿驱使下不论南北到处奔走,漫长的夜里思绪存在于遍论生死之间。容易置办杯盘歌唱敲击缶,只是更知道哪一天才是太平兴盛之日。

赏析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除夕之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中开篇描绘了除夕夜寂静萧瑟的景象,没有往日的灯火辉煌与爆竹热闹,暗示着社会的压抑氛围。“几见世能随历换”,既有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叹,又包含对社会难以轻易改变的无奈。“老饥驱去无南北”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与奔波。“永夜思存遍死生”表达出在除夕夜长思的状态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根本问题的思索。最后两句在无奈中透出一丝期待,希望能有真正升平的日子到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将个人境遇与对时代的感慨融合在一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钱钟书

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享有“文化昆仑”的美誉。他以数学15分,而中英文全优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他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因此不少人都说他“狂”。不过,他的狂妄也和他的才气一样出名,钱钟书的狂狷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有德识学养、才情胆略,更有精神风骨。钱钟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