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子罕篇 · 第六章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另一译法】
太宰问子贡道:“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么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是上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又纵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到,便道:“太宰知道我吗?我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需要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必有这么多的。”
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些技艺。”
注释
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纵:让,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贱的事情。
赏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宰:古代官职名,指辅佐帝王管理国家的重要官员。
- 纵:放任,不加拘束。这里可理解为特意赋予。
- 圣:圣人,指品德高尚、有极高智慧和道德境界的人。
- 鄙事:指低微的事情。
翻译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夫子是圣人吧?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特意让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年少时贫贱,所以会许多低下的事情。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多的。”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的谦逊和他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认知。太宰对孔子的多才多艺表示惊叹,并认为他是圣人。而子贡对老师充满敬意和尊崇,认为是上天特意赋予孔子圣人和多才多艺的特质。但孔子本人却强调自己年少时的贫贱环境使他学会了许多平常的技能,而这些并非君子所应过度追求的。他以此表明自己并非高高在上的圣人形象,而是有着与普通人相似的经历和成长。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孔子的真实和对自我的准确认识。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为政篇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经 广至德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