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无咎通判学士帖

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惠寄鲍诗、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旨月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主人相与,平生倾倒,徐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为亲自重。搏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无咎通判学士老弟。五月五日。
拼音

注释

扬州集:原帖为“杨州集”,应为笔误,据意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咎:即晁补之,字无咎。
  • 签判:宋代官名。
  • 通彻:通晓、贯通。
  • 急足:传递紧急文书、书信的人。
  • 审:知道。
  • 侍奉:这里指生活起居。
  • 惠寄:敬辞,指对方寄来(某物)。
  • 副:符合。
  • 广陵:扬州的古称。
  • 四达之冲:交通四通八达的要冲。
  • 送故迎新:送旧官迎新官。
  • 旨月:指发俸禄的日子。
  • 主人:指上官或主人。
  • 相与:交往。
  • 平生倾倒:一生敬仰、佩服。
  • 嘉除:好的任命。
  • 不次:书信结尾的敬辞,犹言不详说、不一一说了。

翻译

庭坚叩头。近来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乘船出行,带去我的书信,并寄双井,估计到夏末才能通晓贯通了。传信的人恭敬地呈上三月六日您的亲手教诲。知道您分别后生活起居都万福,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您惠赠鲍诗、扬州集,确实符合我的期望。广陵是交通四通八达的要地,人与人之间的事真是很令人厌烦,又有送旧官迎新官的劳累,估计能接近文字工作的时间极少,然而领俸禄的日子较丰厚,又弟弟外甥在父母面前。这也是人生中极令人满意的事。而且与主人交往,一生敬仰,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听说晁文潜有好的任命,很为他孤单寂寞而欣慰,但不知道得到什么官职了。山川遥远,对着书信怀念的心情难以言说,千万要为自己保重。您之前很能控制饮酒吗?每次想到您在魏时经常有点小疾病,也不能忘怀惦念。不详说了。庭坚叩头。给无咎通判学士老弟。五月五日。

赏析

这是黄庭坚写给晁补之的一封信札。信中主要讲述了一些近况,如书信通过李次山传递、收到晁补之的手诲和赠物后的感受,提到扬州那里人事繁杂但也有一些好处。还对晁补之的朋友有好的任职表示欣慰,以及表达了对晁补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整封信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书信往来中的诚恳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他们在仕途和生活中的一些状况和心情。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