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台城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台城:本为东晋至南朝时的禁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 浸:逐渐。
- 豪奢:奢侈豪华。
- 游冶:游乐。
- 襞笺(bì jiān):裁纸作书。
- 宫娃:宫女。
- 云观:指高耸的台观。
- 璧月:像璧玉一样的月亮。
- 飞鸳瓦:形容屋瓦如鸳鸯飞展。
- 乌衣:即乌衣巷,在南京。
- 白社:洛阳地名。
- 王谢: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
- 斗挂:北斗星高悬。
翻译
南国原本就潇洒风流。在六朝时渐渐沉溺于奢侈豪华。在台城游乐。宫女能裁纸作诗。在夏天登上高耸的台观,明亮的月光长时间逗留。吟诗醉酒送走年华。回头看那如鸳鸯飞展的屋瓦,却羡慕那井中的青蛙。 探访乌衣巷,已变成了白社。连车也不能通行。昔日的王谢大家族。堂前的双燕如今飞到了谁的家。楼外银河高悬北斗星挂,淮河上潮水平静寒霜降下,船桅的影子落在寒冷的沙滩上。歌女在船篷的缝隙间,仍然唱着《后庭花》。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台城的今昔变化,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繁华易逝的感慨。上阕写台城昔日的繁华与奢靡,下阕则着重写如今的衰败与荒凉。从“访乌衣”开始,写出了时光流逝后,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曾经的豪门大族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沧桑的遗迹。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往昔之繁华与今日之萧瑟,使得感慨更为深刻。最后以商女唱《后庭花》作结,蕴含着对历史教训的警醒。整首词意境深沉,具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感慨,显示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