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台 启诗帖赞
注释
- 李西台:即李宗谔,字昌武,曾官至右谏议大夫,以文章知名,善书法。西台是对他官职的称呼。
- 启:一种文体,用于陈述事情、表达心意等。这里是李宗谔写的书信之类。
- 馆职:在馆阁中任职的官职。
- 细衔:详细的官衔。
- 带职:兼职。
- 同院:供职于同一官署的人互称同院。
- 笃风谊:重视友情和道义。笃,dǔ,深厚。风谊,情谊、友谊。
- 内赐:宫廷内给予的赏赐。
- 金鱼:一种鱼形的佩饰,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志之一。
- 新宠:新的恩宠。
- 转致:转交送达。
- 楷法:楷书的书写规范和法则。
-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 有体:得体,符合礼仪规范。
- 承平:太平。
- 幕府:军政大吏的府署。
- 边圉:yu(三声)边疆。
- 从容:不慌不忙,悠闲。
- 于虖:同“呜呼”,叹词,表示感慨。
- 什袭:把物品一层层包裹起来,表示慎重珍藏。
翻译
对于这李西台的《启诗帖》,我有四点感慨。 在外地担任馆职的官员,对于学士来说不讲究细致的官衔称呼;对于兼任其他职务的人,彼此都称作同院。这样心意亲近、情感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前辈们是多么重视情谊与道义啊。 宫廷之内赏赐金鱼佩饰,这是新得的恩宠,兼任官职的人所得到的赏赐是通过学士转送到手的,而且还有其他物品一并寄来,由此可见皇上的恩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无论是内外都一视同仁。 向学士致谢要用书信,并且用楷书书写,寄给同院同年的人用诗作,就用行书书写,由此更能看出此人待人接物和对待自己,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符合礼仪规范。 在太平时代的幕府中,得到一幅精妙的字帖,众人聚集在一起观赏,也由此可见当时清平无事,事务简单,即使是在边疆地区,人们也能够悠闲地在文艺方面有所发展。 唉,诗文能够流传下来,历经多少人的努力。 唯独对于这幅书法作品,我有感慨有思索。 前人的美好风范留存,这绝妙的墨迹遗留世间。 实在应该好好珍藏它,只能用诗作来表达我对它的心意。
赏析
这篇赞文以赞赏李西台的《启诗帖》为契机,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当时的官场风尚、人际交往以及文化氛围。首先通过馆职之间的称呼以及赏赐传递的细节,写出前辈间重情重义,而且皇上恩宠与民间情谊无内外之别,体现出当时官场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从书写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字体这一细节,刻画出待人处世注重礼仪、言行得体的美好风气。又提到承平时代幕府众人能够从容欣赏佳帖,反映出当时社会清平、人们能有精力和闲情从事文艺活动。最后作者感慨诗文流传不易,表达对这幅帖的珍视与喜爱,既体现出对前代文化的崇敬,同时也借《启诗帖》展现出那个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社会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