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镇江北固楼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土三千放远游。 无限霸才成底事,怒涛滚滚向东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
  • 南徐:中国古代州名,即南徐州。
  • 北固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的楼。
  • 湍(tuān):急流,急流的水。
  • 凭吊:对着遗迹、遗物等感慨往古的人和事。
  • 霸才:称雄之才,或具有非凡雄才大略的人。
  • 底事:何事。

翻译

群山环绕着城郭是南徐镇,石头震撼着急流是北固楼。天空融入长江产生了远处的波浪,风吹动落叶飘下这清冷的秋天。山川首位用来供人凭吊古迹,广袤的国土可以放肆地远游。那无穷的霸才究竟成就了什么事呢,怒涛滚滚不停地向东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镇江北固楼及其周边壮观的景色,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首联写山与城郭、石与潮湍,点明地点和环境。颔联描绘天、江、风、木与清秋,营造出一种恢弘而又有些萧瑟的氛围。颈联表达了对山川大地的感慨和对自由远游的向往。尾联则借霸才之事,抒发对历史和人世的思索,以怒涛滚滚东流暗示一种无尽的感慨和无奈。全诗风格豪放,立意深远,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思考融为一体。

康有为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