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忠 至都帖赞
无尽之学,出入孔释。
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
亦犹即绍圣以侮元祐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
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
虽曰自盖,断犹可识。
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
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尽:即张商英,号无尽居士 。
- 孔释:孔指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释指佛教,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这里代指佛教思想 。
- 倜傥(tì tǎng):潇洒自在、不拘束。
- 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这里比喻规矩、准则。
- 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绍圣年间新党重新得势,对旧党进行打击报复。
- 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元祐年间旧党当政,施行与之前不同的政策,史称“元祐更化”。“元祐之正”指元祐年间较为公正合理的政治举措。
- 大观:宋徽宗赵佶年号。
- 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崇宁之谲(jué)”指崇宁年间蔡京等权臣弄权,政治手段诡诈。
- 根荄(gēn gāi):亦作“根垓”,植物的根,比喻事物的根本。
- 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
- 葛藤:比喻事物纠缠不清。这里指去除纷繁复杂、纠缠不清的东西。
- 蒙阒(qù):迷茫寂静。
翻译
张商英无尽居士的学问,在儒家和佛教思想间出入交融。所以他的书法笔法潇洒自在,笔画斜直错落,在跌宕起伏之中又不时合乎规矩准则。这就好像依据绍圣年间的做法来诋毁元祐的公正举措,用大观年间的行事来反转崇宁年间的诡诈做法。凡是他内心所蕴含的想法,都已经完全寄托在他的书法之中。虽然或许想要自我掩盖,但仍然能够看出端倪。要是他能够明白事物的根本法则,并以此来去除那些纷繁复杂、纠缠不清、让人迷茫的东西,像这样的字帖,也完全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名遗迹了 。
赏析
岳珂在这篇赞文中。首先评价了张商英在学问上儒释兼通的特点,认为这反映在了他的书法笔法上,其书法潇洒不羁又不失法度。接着以北宋不同年号间政策的变化作比喻,暗示张商英政治态度与行为的复杂多变,如同他书法风格一般起伏不定,且这些内心特质都体现在其书法之中。最后岳珂提出一种假设,如果张商英能明晓事物根本道理并摒弃不良之处,那么他的书法就有传世之价值。岳珂通过这篇赞文,对张商英为人和书法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品评,从侧面也让读者能窥视北宋复杂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现象间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