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途中

· 刘敬
舟行到万县,水涨没桥齿。 篷窗谢郁居,茅店觅栖止。 索绹维□舆,衡石较行李。 灭顶幸无忧,茧足又告始。 清晨出西门,迎面即嵬垒。 虽殊栈道难,已非培塿比。 翌日上危坡,险绝关生死。 石壁高接天,路仄不容趾。 何年凿半腰,其宽仅尺咫。 往来看行人,恍如缘壁□。 中途祀佛像,香火竟尔尔。 临危方求安,俗情多类是。 山果多琐细,岩花亦旖旎。 下窥指飞鸢,长啸惊奔豕。 再过佛耳崖,行已三日矣。 是崖高且险,石磴直如矢。 举足倘蹉跌,恐将沟壑委。 谁栽竹万竿,左右相依倚。 下坡更幽绝,飞瀑竹外驶。 骄阳敛炎绝,爽气入骨髓。 竟令忘饥疲,徘徊转恋此。 五日登九盘,高亦星斗拟。 自兹越八日,蹊径俱逦迤。 盘旋虽山冈,夷险岂倍蓰! 篷溪有盐井,口与杯相似。 引绳凭辘轳,煮卤资釜锜。 开凿讶神工,修补疑鬼使。 古时溯秘传,异邦叹绝技。 再入金堂界,极目穷千里。 连山若波涛,俯视近阶戺。 斜阳正返照,疑云复疑水。 雨后过青龙,成都距伊迩。 河塍多屈曲,路滑不胜履。 舆夫偶疏虞,堕入水弥弥。 所幸仅及肩,虽蹶旋复起。 因思世间人,平地每忽视。 舟行经洪流,陆行穷峨嶬。 临险偏获全,宜泰胡反否。 长途当盛夏,烈日嗟如彼。 同行病五人,我独庆安敉。 造化本难窥,乘除有至理。 区区果何求,仆仆真可耻。 且减靴版劳,饱览锦城美。
拼音

刘敬

刘敬(1865~1940),字龙生,号农生,亦号老农,时人敬称农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祖父刘萃奎(字薇卿),道光举人,诗名藉甚,著《琼台吟史编》26卷。今存。父刘寿之,字三才,同治举人,与闽中名儒谢章铤结诗社,著《随庵遗稿》4卷,今存。龙生师从谢章铤。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签分刑部主事。三十三年(1907)出宰四川长寿知县。《续修长寿县志·循吏传》有“实心惠政,雅号循良”的评语。宣统元年(1909)卸职归里。民国4年(1915)4月出任四川绵阳县知事,次年9月辞职返闽。从此息影家园,诗酒自娱。民国6年(1917),与同邑何振岱(字梅生)、高向瀛(字颖生)结“三生会”诗社。民国18年(1929),林欣荣(向其)发起组织“后香洛社”,张心(炜镜)为社长,共11人,刘龙生、高颖生相率入社。不时集会,吟咏唱和,极一时之盛。龙生家住乌石山阴之大营巷,宅后有园一区,名曰惜园,有梅二十余株,花时必招亲朋宴集,或邀诗友赏梅题咏。著有《惜园诗稿》,惜已毁、。今仅存十余首,散见于《榕南梦影录》(何振岱编)、《闽百三十人诗存》(林孝曾辑)、《闽词徵》(林葆恒编)。生平致力史志之学,尤精于舆地学。晚年受聘主纂《顺昌县志》,成书24卷(今存民国线装铅印本),又主纂《金门县志》24卷(今存油印本),并编选《顺昌县志文征》4卷,《金门县志文征》2卷。以上均藏于福建师大图书馆。1940年辞世,享年76岁,葬于福州西关外梅亭山间。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