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 杜甫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 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 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 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 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 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 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真可听。 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啖侯笔不停。 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 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侯凫影,王乔随鹤翎。 朝仪限霄汉,客思回林坰。 轗轲辞下杜,飘飖陵浊泾。 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 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指帝王车驾晚出,这里指唐玄宗去世。
  • 坡陀(pō tuó):地势起伏不平的样子。
  • 却略:山势后退屈曲的样子。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风声、水流声清脆悦耳。
  • 硎(xíng):磨刀石,“发硎”比喻才思敏捷。
  • 轗轲(kǎn kē):同“坎坷”,比喻不得志,道路曲折艰难 。
  • 廨(xiè)署:官署。

翻译

先帝当初离世后,这座桥陵令各方神灵都来朝拜。高大的山冈簇拥着陵中的众多祭祀用品,肥沃的原野仿佛开启了天庭之地。面对眼前的事物,惊叹这地势的重重险阻,其建造之功超过了传说中的五丁力士。连绵起伏的山势依托大地,山势曲折围绕就像罗列着的险峻屏风。高耸的云阙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山间的风松传出清幽的声音。石门之处霜露一片洁白,华丽的玉殿上长满了青色的莓苔。宫女到很晚才知道天色将亮,祠官清晨朝拜还能看到天上的星星。空荡荡的梁上成簇摆放着画戟,阴森的井上敲打着铜瓶。宫中的使者日夜相继前来祭祀,陛下的心始终难以安宁。不只是忧虑祭祀是否完备,还追求那无形的神灵感应。用孝道治理国家政事,精神凝聚推崇道经至理。吉祥的灵芝生长在庙柱之上,美好的鸟儿在山门前欢快鸣叫。高大的山岳在前方高耸,奔腾的黄河在左边波光粼粼。坚固的城池凭借高峻的地势,沙苑与曲折的汀洲相互交错。此地永远与这险要之地稳固相依,山川原野广阔无边。在此处果然赤县建立,亭台楼阁高耸入云。官员们果然都名不虚传,声名远扬令人赞叹。王、刘二人如翠竹般温润,裴、李二人似春兰般芬芳。郑氏的才华举世罕见,啖侯文笔从不曾停歇。他们遣词一定合乎格律,对人有利且才思敏捷。众人的才华如同美丽的锦绣相互交错,又如琳琅美玉愈发闪耀。听说此地官员施政如同鲁恭那样德化一方,秉持高尚品德正如崔瑗被人铭刻。有人如太史候能化身为凫,有人如王乔跟随仙鹤飞升(形容官员政绩不凡)。朝廷礼仪限制在遥远的朝堂,而我羁旅的愁思又忆起故乡的山林郊野。我仕途坎坷离开了下杜,漂泊不定渡过浑浊的泾水。像众多书生一样穿着破旧的短衣,漂泊如同水上的一片浮萍。荒年里儿女们瘦弱不堪,到了暮年更是涕泪飘零。幸好主人顾念我这匹老马,在官署里容留我这如秋萤般惨淡的人。流离寓居的生活怎么能舒心,满心穷愁沉醉也不能醒来。何时才能摆脱世俗的拖累,在茫茫大海上畅快漂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桥陵而作,兼具写实与抒情。开篇描绘桥陵的宏大气势与神圣氛围,将先帝晏驾与桥陵的威严相结合,展现出皇家陵寝的不凡。诗中细腻描写了桥陵的自然景观与建筑设施,语言壮丽,如“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生动营造出清幽肃穆的环境。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述“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体现出祭祀的庄重急切,暗示皇家对祖先的敬重追思。同时,诗中对当地官员进行了赞誉,表达出对他们才能品德的肯定。而在最后,杜甫笔锋一转融入自身漂泊的痛苦与无奈,以“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诉说生活的艰难,与前文庄重宏大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让个人的哀伤在宏大背景下更显深沉。全诗既展现大唐皇家陵寝的气象,又穿插着自己的遭际,内容丰富,情感复杂,展现出杜甫一贯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是其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经典之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