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采集花草的姑娘巳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诗诉说愁苦,那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
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
注释
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杳(yǎo):没有踪迹。顿觉:顿时觉得。游情:游玩的心情。
草草:草率。
燕子:词人自喻。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
谁家:何处。
序
《清平乐·采芳人杳》是南宋词人张炎作品。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反映了作者暮春时的愁苦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语句清丽的小词,其写法是建筑在“今昔对比”的基础上的。
上阕中,“草草”两个字,把张炎当时的情绪劳落展示得淋漓尽致,如同饿了几天的人面对别人施舍发了霉的馊饭,吃上两口就会作呕,翻肠搅肚,难以下咽了,此时此刻唯一能够聊解烦郁的,大概只有文人手里那支一文不值却能宣泄愁肠的笔了。往日临安(杭州)的春天,本是游乐者赏花踏青的季节。尤其是那西湖胜景,更是“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静“(周密《武林旧事》)。但经过元兵劫掠以后,却是景况凄凉,今不如昔了。“采芳人杳”四字,平平之中包含着很多内容。词人孤寂游春,思今念昔。“顿觉游情少“,“顿”字表现心中受到触动,翻然产生与游春不相协调的情绪,因而游兴大减,几乎是扫兴。他本是该城住户主人,眼下却只是匆匆过客。既已到来,便草草浏览一过,赏春之情露”总被诗愁分了“,也即巨大哀愁,要用诗词来表达的意思。可想而知,词人要表达的已非对春色的讴歌,而是个人家国沦落的感慨。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燕子是春天的吉祥物。词人在草草游春中,也许目睹燕子飞过,也许忆起燕子前事,于是借以比兴,以燕子比喻自已:去年飘泊远距家园的外地(用”天涯“指代)如今回到京城,却满目萧然,不知归于何处?显然,眼下游春之处不是自己久留之地,甚至不可在此逗留过夜,因为三月夜雨不堪入耳,它已成了摧落春花的酷手,而不是“润物细无声”、催开舂花的使者。听着三月夜雨,将更令人无限伤心。“三月休听夜雨”给人以妥贴、蕴藉、自然、典雅的感受。
张炎
张炎,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 304篇诗文
张炎的其他作品
- 《 渔歌子 》 —— [ 宋 ] 张炎
- 《 真珠帘近雅轩即事 》 —— [ 宋 ] 张炎
- 《 大圣乐华春堂分韵同赵学舟赋 》 —— [ 宋 ] 张炎
- 《 念奴娇 · 送赵寿父归庆元 》 —— [ 宋 ] 张炎
- 《 木兰花慢 · 舟中有怀澄江陆起潜皆山楼昔游 》 —— [ 宋 ] 张炎
- 《 摸鱼儿 · 己酉重登陆起潜皆山楼,正对惠山 》 —— [ 宋 ] 张炎
- 《 虞美人 · 题陈公明所藏曲册 》 —— [ 宋 ] 张炎
- 《 瑞鹤仙 · 赵文升席上代去姬写怀 》 —— [ 宋 ] 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