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送刘恭父趋朝
鳌禁辍颇牧,熊轼赖龚黄。一时林莽千险,蜂午要驱攘。金版六韬初试,烟敛山空野迥,低草见牛羊。旒纩释南顾,戈甲濯银潢。
玉书下,褒懿绩,促曹装。帝宸天近,红旆东去带朝阳。归辅五云丹陛,回首楚楼千里,遗爱满潇湘。应记依刘客,曾此奉离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鳌禁:亦作“鰲禁”,指翰林院。
- 颇牧: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与李牧的并称,后泛指名将。
- 熊轼:即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借指地方长官。
- 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
- 蜂午:亦作“蠭午”,纷然并起貌。
- 旒纩(liú kuàng):借指帝王。
- 银潢:银河。
- 帝宸:帝王的宫殿。
- 五云丹陛:指宫殿。
- 依刘客:指依附他人的人。
翻译
在翰林院停止了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名将,地方长官依靠像龚遂黄霸这样的能臣。一时间山林草莽诸多艰险,纷纷扰扰需要去驱除。初次施展《六韬》这样的金版兵书,烟雾收敛山空原野遥远,矮草中可以看见牛羊。帝王不再有南顾之忧,兵器在银河中清洗。皇帝诏书下达,褒奖美好的功绩,催促整理行装。帝王宫殿近在眼前,红色旗帜向东离去带着朝阳。回来辅佐帝王在宫殿的丹陛,回首楚地高楼有千里之远,留下的仁爱布满潇湘。应当记得这依附他人的人,曾在这里奉献这离别的酒觞。
赏析
这首词主要是送别刘恭父入朝为官,词中既赞美了刘恭父的才能与功绩,又表达了对他的送别之情和美好祝愿。上阕描述了当时局势的复杂以及刘恭父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如他凭借才能去消除诸多艰险。下阕则着重写了皇帝对他的嘉许、他的启程以及对他未来的期许,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留恋和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词用典丰富,气势豪迈,用词精准,很好地营造出了送别和祝愿的氛围。

张孝祥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於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祕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祕书省正字。历任祕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才思足敏,词风清俊爽朗,佳处直逼东坡。史称其「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念奴娇·过洞庭》见其本领。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词》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二百二十三阕。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