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 秋夜闻雁

秋寒初劲。看雲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 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雲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劲:刚刚变得强劲。
  • 湘浦:湘水之滨。
  • 衡阳:地名,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而止。
  • 塞门:边关。
  • 重省(xǐng):重新回忆、省察。
  •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苏武。这里借指那些出使不归、滞留他乡的人。
  • 上林: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这里用来代指朝廷。
  • 金猊(ní):狮形的铜香炉。
  • 送目:投以目光,极目远望。
  • 裁诗:作诗。
  • 挑锦:指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的典故,后用以指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 杜陵:地名,这里借指长安故乡。
  •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借指边关。

翻译

秋寒刚刚变得强劲起来。看那云间的道路上大雁飞来,湛蓝的天空如同明镜一般。湘江之滨烟雾深沉,衡阳的沙滩遥远难见,秋风之外大雁排成几行倾斜的阵势飞翔。回首边关在哪里啊,故乡的山河又一次在心头浮现。像苏武那样的汉使已经老去,看到那天空的大雁想要落下,却只是徘徊在清冷的影像里。 江南的水乡烟雾弥漫天色已暗。大雁的叫声传来越过小楼,烛光黯淡,铜香炉也透着寒意。极目远望,想要弹琴抒情,想要作诗寄情,想要织锦传意,可是这份遗憾、这份深情实在无穷无尽。梦想着这些大雁从洞庭飞来,又散开飞入那千顷云涛之间。大雁都飞过去了,无奈故乡人远在天边,身处边关也没有音信传来 。

赏析

这首词通过秋夜闻雁的所见所闻,抒发了深深的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开篇描绘秋寒初起,大雁南飞的开阔画面,展示了一种宏大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直白地表达了对边关与故乡的思念。用“汉使老”等典故,增添了沉郁的历史感和身世苦难色彩。下阕着重描写江南秋夜的凄清,借景烘托内心的孤寂与惆怅。“送目鸣琴,裁诗挑锦”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情感的丰富复杂和无可排遣。“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以虚写的美好想象,与现实中“杜陵人远,玉关无信”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悔恨和期盼。全词情景交融,借大雁这一意象,将浓浓的故土之思、身世凄凉之感表达得委婉细腻、深切动人 。

康与之

康与之

宋洛阳人,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一号顺庵。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官承务郎。秦桧当国,附会求进,累擢军器监丞,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专应制为歌词,阿谀粉饰。所至挟桧势,多所不法。桧死,被劾除名,编管钦州。有《顺庵乐府》、《昨梦录》。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