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忆昔金门初射策,一日声华喧九陌。
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
主上抡才登桂堂,神京进秩奔殊方。
墨绶铜章竟何用,巴云瘴雨徒荒凉。
有时扼腕生忧端,儒书读尽犹饥寒。
丈夫意气到如此,搔首空歌行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门:汉代宫门名,这里代指皇宫。
- 射策:古代考试的一种方法,将疑难问题书于简策,应试者抽取回答。
- 声华:声誉荣耀。
- 九陌:京城中的大路,泛指热闹繁华之地。
- 风尘:尘世、世俗社会。
- 抡才:选拔人才。
- 桂堂:科举考试的场所。
- 进秩:升官。
- 殊方:远方。
- 墨绶铜章:指县官,墨绶是系印的黑色丝带,铜章是铜质的官印 。
-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振奋或悲愤。
- 忧端:忧愁。
翻译
回忆当初在皇宫参加射策考试,一天之间声名便在繁华的京城传扬。少年得意地超脱于世俗之外,自认为通向青云之路毫无阻碍。皇上选拔人才,我登上科举的殿堂,而后晋升官职,前往遥远的地方任职。官职低微又有什么用呢,身处巴地,只有云雾瘴气,一片荒凉。有时情绪激动,忧愁之情涌上心头,读尽了儒家书籍却还是遭受饥寒。大丈夫的意气到了这般田地,只能挠着脑袋空唱那令人哀愁的《行路难》。
赏析
这首诗是寇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之作。开篇回忆初入仕途时的意气风发,一举成名,展现出少年得志的豪情。随后描述自己经科举进入仕途后,不断升迁却又任职于偏远之地的境遇,流露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墨绶铜章竟何用,巴云瘴雨徒荒凉”将低微官职与恶劣环境相衬,更显内心失落。诗中直白地抒发忧端难遣,读尽儒书却仍不如意的悲愤。最后“搔首空歌行路难”生动表现出在困境中不知所措却又无法释怀之感,情感真实且深沉,反映了封建社会士人的普遍命运和复杂心境,也让我们看到寇准在政治沉浮中的内心挣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