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 章静山别业会饮
一窗烟雨不除草。移家静藏深窈。东晋图书,南山杞菊,谁识幽居怀抱。疏阴未扫。叹乔木犹存,易分残照。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
相逢何事欠早。爱吟心共苦,此意难表。野水无鸥,闲门断柳,不满清风一笑。荷衣制了。待寻壑经丘,溯云孤啸。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深窈(yǎo):幽深。形容地方深邃隐秘。
- 东晋图书:借指高雅珍贵的书籍,暗示主人有高雅的文化品味和藏书。
- 南山杞菊:借指田园中种植的杞菊等植物,代指清淡闲适的生活。
- 幽居怀抱:隐居时的心境和情怀。
- 残照:傍晚的阳光、夕照。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这里化用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 ,代指隐士服装,表现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心境。
- 寻壑经丘:指游览山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之说。
- 溯(sù)云:向着云的方向,有追求高远之意。
翻译
窗外一片烟雨濛濛,院中的杂草也任其生长。搬家来到这静谧而幽深的地方,悄然隐居。屋内收藏着如东晋时那般珍贵高雅的图书,园子里种着南山的杞菊,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幽居之人内心的情怀呢?树冠稀疏的影子还未清扫,可叹那高大的树木依旧挺立,却容易被夕阳的余晖分割成残缺的画面。想起这些,胸中不禁涌起慷慨悲歌之情,近来老友们大多已经老去。 为何我们相逢得这么晚呢?我们都热爱吟诗,内心同样为生活、为诗歌辛苦付出,这份心意难以言表。郊外的河水边没有了海鸥的踪迹,闲散的门前柳树早已折断,这些都不能让那自由自在的清风展露笑颜。(不如)做好身着的蓑衣,去探寻那山水沟壑,向着山云之间独自呼啸。还是学习陶渊明吧,抱着琴回归田园,这样多好。
赏析
这首词围绕在友人章静山别业会饮之事展开,尽显时光易逝、知己难逢、向往隐逸之意。开篇以“一窗烟雨不除草”描绘出别业幽静荒僻之景,营造出闲适隐逸氛围,也体现主人心境淡泊自然。“东晋图书”等句暗示主人高雅品味与幽居情怀,同时透露出雅士知音难觅的寂寞。接着借“乔木”“残照”之景,发出时光匆匆、故人渐老的感慨。
下阕点明与友人相逢恨晚,强调二人“爱吟心共苦”的知己之感,这种心意难以表达更增添情感深度。随后“野水无鸥”等句,描写眼前衰败之景,流露出对往昔美好不再的遗憾,进而引出归隐之意。“荷衣制了”表明已做好归隐准备,最后希望像陶渊明一样抱琴归隐,回归自然,彰显出词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全词情与景相互交融,情感真挚,借景抒情委婉深沉,在优雅意境中传达出对人生的诸多思考。
张炎
张炎,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 304篇诗文
张炎的其他作品
- 《 腰带水 》 —— [ 宋 ] 张炎
- 《 暗香 · 海滨孤寂,有怀秋江、竹闲二友别本 》 —— [ 宋 ] 张炎
- 《 忆旧游 · 大都长春宫,即旧之太极宫也 》 —— [ 宋 ] 张炎
- 《 木兰花慢 · 游天师张公洞 》 —— [ 宋 ] 张炎
- 《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其三咏鸳鸯菊 》 —— [ 宋 ] 张炎
- 《 踏莎行 》 —— [ 宋 ] 张炎
- 《 疏影 · 余于辛卯岁北归,与西湖诸友夜酌,因有感于旧游,寄周草窗 》 —— [ 宋 ] 张炎
- 《 忆旧游 · 过故园有感 》 —— [ 宋 ] 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