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峣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 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听受祇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顾盼求卓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 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 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 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勾熙载:人名。
  • 浙西盐:浙江西部的盐务。
  • 峣埆(qiāo què):形容山势高峻。
  • 荒政: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
  • 赈廪(zhèn lǐn):救济粮仓。
  • 龌龊(wò chuò):卑鄙、丑恶。
  • 教诏:教诲和诏令。
  • 谆谆(zhūn zhūn):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 藐藐(miǎo miǎo):轻视的样子。
  • 宵旰(xiāo gàn):“宵”指入夜,“旰”指天晚,形容为处理国事辛勤工作。
  • 卓荦(zhuó luò):卓越、突出。
  • 岷峨(mín é):岷山和峨眉山,这里借指人才杰出之地。
  • 荆璞(jīng pú):指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后用以比喻美质或才德未经世用。
  • 鷟鸑(zhuó yuè):古书上指一种水鸟。
  • 外台:官名。

翻译

将浙江之水均匀分开,东部边境一直延伸到海角。那里的百姓依靠鱼和盐,长久以来已被赋税所困。麦禾与桑麻,耕作到高峻的山地。往年连续收成不好,打谷场几乎是光秃秃的。荒年的政策靠朝廷谋划,开仓救济多次进行。饥饿瘦弱的人还没等吃饱,都共同感受到君主的恩泽深厚。仁慈啊那覆盖养育的恩情,所厌恶的是官吏的卑鄙丑恶。教诲和诏令那么恳切,听从接受的却很轻视。怎么知道国家和民众,只管满足自己肆意贪婪污浊。流亡的人还没回来,已经又开始欺压剥削了。考查监督还未曾进行,圣明的君主却先察觉了。又增添了为国事辛勤工作的忧虑,期盼寻求卓越的人才。你本来就是杰出之人,胸怀着如荆山璞玉般的才华。近来上奏答对的话语,如朝阳时鸣叫的水鸟般响亮。清脆地传达到皇帝的耳中,简要的记录想必已经确切。外地的官职恰好有空缺,精妙地选拔出来亲自提拔。这个职责岂能轻易接受,委托的责任重如山岳。除去声名传遍天下,众人的议论没有瑕疵可反驳。手握缰绳首先越过山脉,青萍剑正握在手中。送你没有其他杂乱的话,应当不辜负所学的知识。

赏析

这首诗是陆九渊送勾熙载赴任浙西盐务官之作。诗中先描述了浙西地区的状况,百姓的困境以及以往荒年的应对等,强调了君主的恩泽与对贪婪官吏的厌恶。接着赞誉勾熙载是杰出人才,其言行得到皇帝认可,被委以重任,并期望他能在新的职位上不负重托。诗中体现了对人才的期望和对民生的关注,既有对勾熙载的鼓励,也有对时政的思考,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祝福与期许。整首诗用词典雅,意境开阔。

陆九渊

陆九渊

宋抚州金溪人,字子静,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九思弟。孝宗乾道八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少闻靖康间事,感慨金军侵辱,即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轮对陈五事,为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光宗时,知荆门军,创修军城,以固边防,甚有政绩。卒谥文安。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与熹通信论难,并会于鹅湖辩论。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有《象山先生全集》。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