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遐观阁

子长南游探禹穴,自誇历览多所列。归来落笔方著书,意与素王争巧拙。 谪仙早亦勤四方,沉浮江海遨齐梁。腹中领略几万里,文焰万丈如许长。 取之欲富观欲博,贪多岂不如溪壑。直将眼力遍八方,达者应悲用心错。 不如五柳宅边一老人,家贫无钱常闭门。时时矫首聊寓目,但见倦飞之鸟无心云。 老人观之释然悟,归去来兮从此赋。勉旃为谢倚栏人,著眼应须在渠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禹穴(yǔ xué):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绍兴之会稽山。
  • 素王:指孔子,他没有实际的王位,但有王者之德,故称素王。
  • 谪仙:指李白,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
  • (zhān):“之焉”的合音。

翻译

司马子长到南方游历探寻禹穴,自夸所经历游览的地方众多并一一列出。归来后才动笔著书,意图和素王孔子一争高下。 谪仙李白早年也勤勉地游历四方,在江海间沉浮,遨游于齐梁之地。他的心中领略过几万里的风景,文思如火焰般万丈长。 想要获取的多,见识的广,贪多的心思岂不像深谷沟壑一般。直接想要用眼力遍及八方,通达的人应该为这种错误的用心而悲哀。 不像五柳先生陶渊明宅边的一位老人,家里贫穷没有钱财常常紧闭家门。时常抬头远望姑且放眼看看,只看到疲倦飞翔的鸟儿和无心的云彩。 老人观察到这些后释然领悟,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努力啊,为了告诉那些倚栏远望的人,着眼点应该在这(像老人一样关注内心的平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司马子长(司马迁)、谪仙(李白)的广泛游历和追求广博的见识,与五柳宅边老人的安于贫困、关注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指出过度追求外在的丰富和广博,可能会让人陷入贪多的困境,而像老人那样以平和的心态观察自然,领悟人生,才是更为可贵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们应该关注内心、追求精神平静的思考。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人生追求的反思。

赵鼎臣

宋卫城人,字承之,号苇溪翁。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绍圣二年复举博学弘词科。徽宗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官终太府卿。工诗,与苏轼、王安石诸人相酬和。有《竹隐畸士集》。 ► 3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