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应制

·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拼音

所属合集

#千家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节日名,即元宵节。
  • 应制:指奉皇帝之命而作的诗文。
  • 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这里代指皇帝。
  • 宸游:帝王的巡游。
  • 三元夜:即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夜。
  • 华封祝:即华封三祝。传说唐尧游于华,华地守封疆的人祝唐尧长寿、富有、多子。
  • 惠爱:指帝王的恩惠慈爱。

翻译

众多山峰高高排列,宝炬排列得十分森严,端门正高兴地迎接皇帝的到来。皇帝出游并非只为这正月十五夜,欢乐之事也是和万民同心。天上的清朗光芒停留在这一夜,人间的祥和之气使春日的阴云退去。要知道所有人都尽情庆祝华封三祝,是因为四十多年来的恩惠慈爱深厚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时皇帝驾临的情景和节日氛围。诗中通过“高列千峰宝炬森”,生动地展现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的景象。“端门方喜翠华临”表现出人们对皇帝到来的欢喜。“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将皇帝的巡游与民众的欢乐联系起来,体现了上下同欢的氛围。“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渲染了夜晚的美好和祥和的气氛。最后提到人们庆祝“华封祝”是因为皇帝长久以来的深厚恩惠,表达了对帝王的赞颂。整首诗既写出了上元夜的热闹喜庆,又传达了对帝王的尊崇与褒扬,意境宏大而热烈。

蔡襄

蔡襄

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 4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