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 赵佶
清和节后绿枝稠,寂寞黄梅雨乍收。 畏日正长凝碧汉,薰风微度到丹楼。 池荷成盖闲相倚,径草铺裀色更柔。 永昼摇纨避繁溽,杯盘时欲对清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和节后: 清明节过后,春季的一个节气,气候宜人。
  • 绿枝稠: 枝叶茂盛,绿色浓郁。
  • 寂寞黄梅雨: 指江南梅雨季节结束,梅雨过后天气转晴。
  • 畏日: 夏日炎热的阳光。
  • 碧汉: 指银河,此处形容夏日天空清澈如碧玉的天河。
  • 薰风: 南方夏季吹来的带有香气的暖风。
  • 丹楼: 彩色的楼阁,古代宫殿或豪门的建筑。
  • 池荷成盖: 池塘里的荷花盛开,像一片绿色的伞盖。
  • 径草铺裀: 小径上的草如地毯般铺展,颜色柔和。
  • : 细薄的丝织物,纨扇,古人用来扇风避暑。
  • 繁溽: 湿热难耐的暑气。
  • 清流: 清澈的溪流,可供纳凉或饮用。

翻译

清明节后,枝叶繁茂,梅雨过后的夏日显得宁静。夏日阳光炽烈,照耀着清澈的银河,微风吹过带有香气的宫殿。池塘中的荷花盛开,如同绿色的伞盖相互依偎,小径上铺满了柔软的青草。白天漫长,人们手持纨扇躲避湿热,偶尔也会对着清凉的溪流举杯共饮。

赏析

赵佶的这首夏日诗,描绘了从清明节后到初夏的景色变化,既有江南梅雨过后的新鲜气息,又有夏日热烈阳光与凉爽微风的对比。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花盛开、绿草如茵的画面,以及人们在夏日中寻找清凉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悠闲。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情于景,体现了宋徽宗赵佶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与品味。

赵佶

赵佶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 455篇诗文

赵佶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