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垂虹亭

· 蔡肇
东南胜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 小邑岁除无市井,下田水落见农耕。 雪消西岭层棱出,春到重湖鳞甲生。 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概:非常美好的风景或境界。
  • 扁(piān)舟:小船。
  • 岁除: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 市井:市镇,集市。
  • 层棱:指山峰层层叠叠的棱线 。
  • 重湖:指吴江的湖泊相连。
  • 鳞甲生:这里形容湖水泛起的波纹如同鳞片。
  • 霜蛟:这里指垂虹桥下的冰柱,形状犹如蛟龙。
  • :敲打。

翻译

我对东南一带秀美的景致一直难以忘怀,如今年纪大了,又乘着小船踏上了这一趟旅程。在这小县城除夕的日子里,集市冷冷清清。地势较低的田地水退之后,能看到准备农耕的景象。西岭的积雪消融,山峰层层的棱线显露出来;春天来了,湖水泛起层层如鳞片般的波纹。垂虹桥下那如同蛟龙般的冰柱,似乎沉醉在深深的睡梦中,我真想重重敲起千鼓,让那如雷般的声音将它唤醒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除夕之夜宿于垂虹亭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起因,诗人虽已老去,但对东南胜景念念不忘,再次乘舟前来,体现出对美景的钟爱。颔联描绘小邑除夕的独特景象,没有热闹的集市,展现出宁静之态,而下田水落、农耕初现,又透露出一种质朴与生机。颈联是写景之笔,雪消岭出,春到湖动,富有画面感,细致地描绘了冬去春来时的景色变化。尾联想象奇特,将冰柱比作霜蛟,又以槌鼓之声添色,营造出壮美的氛围,增添了诗的奇幻色彩。整体上,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写实,又有奇特有趣的想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蔡肇

蔡肇

宋润州丹阳人,字天启。初从王安石读书钟山,又从苏轼游,声誉日显。神宗元丰二年进士。授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哲宗元祐中,为太学正、通判常州,迁提举永兴路常平。徽宗初,入为户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出为两浙提刑。张商英当国,拜中书舍人,以草责词不称,出知明州。又为言者劾以不臣,夺职。会赦,复知睦州卒。能为文,最长诗歌,工画山水人物。有《丹阳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