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杂书五首八月九日

· 蔡襄
晓虹跨江一千尺,平浪东西入天碧。 游人初觉秋气凉,衣不禁风薄罗窄。 渔家小艇方醉眠,艇里长鱼三尺白。 彩栏北倚数流萤,似与流萤旧相识。 香脂揩尽暗成云,银甲试弦初未直。 桥前流水声潺潺,年华一去何时还。 重来若问桃花路,记取松亭月影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和:宋仁宗的年号。
  • 蔡襄(1012 年 3 月 7 日-1067 年 9 月 27 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翻译

清晨的彩虹横跨在江上有一千尺长,平稳的波浪向东西两边延伸融入到碧蓝的天空。游人们刚开始感觉到秋天的气息有些凉意,衣服禁受不住风的吹拂,薄薄的绫罗衣衫显得很窄小。渔家的小艇上有人正在沉醉睡眠,艇里有长达三尺的白色鱼。彩色的栏杆北边靠着几颗流动的萤火虫,好像与这些流萤是旧相识。香脂擦尽后头发暗暗地如同云朵,用银制的护甲试着拨弦起初还不顺畅。桥前的流水声潺潺作响,青春年华一旦逝去何时还能回来。如果再次前来若要问桃花路,记得在那松亭处月影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诗中从彩虹、波浪等自然景观,到游人、渔家等人物活动,再到流萤等细节,全方位地展现了秋季氛围。“晓虹跨江”“平浪入天”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对游人衣着和渔家情景的描写增添了生活气息。而像“香脂揩尽”“银甲试弦”这样的描写又展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最后通过对流水声和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桃花路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蔡襄

蔡襄

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 4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