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 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
拼音

所属合集

#宋词三百首

译文

薄雨收敛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出发前你在画楼为我饯行时,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回首往事已经一年音信全无,你要知道我心里有多少新愁?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两地苦相思空对风清和月明。

注释

薄雨:小雨。 空阔:广阔。 平沙:广袤的沙漠。 龙荒:指塞外荒漠。古时沙漠中有地名曰「白龙堆」,故又称沙漠为龙沙或龙荒。唐·王龙标《从军行》:「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出关:出塞。关,此指河北临城,古代为北去的关口之一。 恰如:恰恰是。 画楼:有彩绘装饰的华丽楼阁。 芳酒:美酒。 红泪:原指泣尽而继之以血。此处指和着胭脂的泪水。 经年: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长。 杳杳(yǎoyǎo):形容遥远。 音尘:音信,消息。 方寸:喻心。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词中多用以喻愁思纠结。牛峤《感恩寺》:「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南唐中主《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厌厌:通「恹恹」,忧愁苦闷的样子。 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

此词为抒写相思别情之作。上阕写北国早春景物。「薄雨」二句以薄雨、斜照之意象组合成一幅北国早春雨后斜阳、春意空阔之境。「长亭」二句插入长亭送别,远客折柳,乃词人见北国早春柳色才黄,顿时闪现出当初离别京师,出关赴任,折柳送别情景。「烟横」三句写词人远望暮霭烟云横空弥漫于长河水际,几点归鸦映带其间,荒原积雪已被东风消融,更具象地展现出北国早春的荒野和苍茫。「还记」二句勾联今昔,触发对京都恋人的怀思。前面一路写景,到此一笔打住,上阕的煞尾,实属全词脉络的关键。 下阕由写景转入叙事。回首京都恋人送别情景:她备好酒宴为我饯别,流着伤心的泪水,唱着哀怨的歌曲。「顿成轻别」感慨离别经年,音尘渺茫。「欲知」五句写突接京都恋人诗篇,抒发相思。这首词从眼前追忆过去,从过去回到现在,想到日后,并且极其巧妙地把时间迁移和内心的活动,交织在写景、叙事、抒情之中,馀味无穷。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 上阕写关外的初春景色。前三句写冬去春来的万物刚刚复苏,小雨收敛了寒气,斜阳逗弄着晚睛,春意盎然。「薄雨」、「斜照」表现出初春的暖意融融,一个「收」字、一个「弄」字精当巧妙地描绘出了日暮天晴之景,其中「弄」字则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景写活,更显得生动活泼。「薄雨」二句以薄雨、斜照之意象组合成一幅北国早春雨后斜阳、春意空阔之境,寒、空二字透露出词人冷落、孤寂的心情。「春意空阔」用字简洁,缔领下文的近景和远景描写。「长亭」以下几句具体描写关外的景色。柳色微黄,才露新芽。不知有哪一位送别的人,傍着马先将它攀折下来。古有折柳赠别之意,在这里表现出思归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踏上归途了。在欲归未归之际,不禁遥想起,当初出关时也正是现在这个时候。烟雾艨胧,一片苍茫,在黄昏的暮色下,一群大雁正披着夕阳的馀辉归来了。写雁寄情。雁归也象征着人的归心似箭。「烟横」三句承「春意空阔」而下,写词人远望暮霭烟云横空弥漫于长河水际,几点归鸦映带其间,更具象地展现出北国早春的荒野和苍茫,词人羁宦飘泊的寂寞感潜蕴于景中。「东风消尽龙沙雪」一句再次点明人所处的特殊的地域环境边塞,也交代了前文所见所感的动因。 下阕是追忆当年出关之时的情景和抒发如今离愁的情怀。「将发」紧承「犹记」,引出当年饯别宴的场景。「画楼」三句写别时情态,而又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酒楼里酒香扑鼻,喝着美酒,听着伊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为自己送行,就这样,轻易地离开了她。「轻」字着意表现出作者当年的年轻稚气。未曾尝过人间悲欢离合之苦,如今才深深地感悟到。尤其是一年又一年之后,音信踪迹全无更加深了这种悔恨。这两句语浅情深,道出别后相思与相思而不能得的凄苦。在思、悔、愁中不禁感叹,「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这三句更进一步,继苦写愁,先以一个问句引出诗人别后之「愁」,继写雨后的芭蕉与丁香,明是写景,实是写情,以景衬情,绘出愁之深,愁之切。「新」字说明愁苦不断,双方的愁思伴随着时间愈结愈深,就像「芭蕉不展丁香结」一般。如何也解不开这思念与忧愁。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的愁苦之境,只能独自在天涯望断愁肠,双方都对着风月伤神。下阕开始四句紧承上阕结尾,回顾临别情事,虽一刹轻易别去,而往事历历,记忆犹新。中以「回首」二句略提别后景况,最足牵人情思。欲知三句所写新愁之状,「芭蕉」句乃取用李义山《代赠》一首成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甚为自然合贴,且预示结尾二句意。结尾二句则绾合彼此双方,以见两情之未了。全词都笼罩着哀愁的气氛。 全词由写现在的归心似箭,到追忆过去的轻易离别,又回到眼前的思念苦痛,结构精巧,笔势连贯流畅,「愁情」贯穿于始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薄雨:小雨。 弄晴:展现出晴天。弄,逗弄、展现 。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饯别的亭子。 倚马:靠在马旁,体现临行前的场景。 烟横:烟雾横布。 龙沙:一般指塞外沙漠之地 。这里指塞外。(lóng shā) 红泪:佳人的眼泪,因美女化妆,泪水流经脸颊会留下红色印记,所以称为红泪。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杳杳(yǎo yǎo):形容遥远。 音尘:音信。 方寸:指内心。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常用来象征愁绪。 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形容忧愁苦闷。

翻译

小雨刚刚停歇,驱走了残留的几分寒意,西斜的阳光轻抚云朵,展现出一片晴空,春日的景象辽远空阔。路边长亭边的柳色才刚刚泛出嫩黄,此时又是谁骑在马上率先折下柳枝?烟雾在水面弥漫,远远地映衬着几点归来的大雁,广袤的平地上,塞外的积雪也已经消融殆尽。还记得当初出关的时候,正好也是这样的时节。

当初即将出发之时,你在画楼准备了美酒为我饯行,流着泪轻声歌唱,不知不觉之间,就轻易地分别了。回首过去这么多年,你那里一点音信都没有,如同消失在了茫茫天地间。想要知道我内心究竟有多少深沉的愁绪?就像那还未展开的芭蕉叶,以及纠结成一团的丁香花骨朵。此时,我们各自在天涯一方,因相思而憔悴,对这清风明月也都心生厌烦。

赏析

这首《石州慢》是贺铸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以写景起兴,情由景生,将离别的愁绪、对爱人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上阙通过对早春景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如“薄雨收寒,斜照弄晴”营造出一种空阔又略带惆怅的氛围,“长亭柳色才黄”巧妙地利用了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埋下了离别的伏笔。“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沙雪”描绘出宏大开阔的画面,衬托出词人心境的寂寥。“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由眼前景回忆起当初出关的情景,自然地引出下文。

下阕直接进入对当年离别场景的追叙,“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短短几句生动地描绘出离别时的伤感场面。一个“轻”字,道出了当时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如今回想起来悔恨万千。“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写历经岁月,音信全无,更增添了思念之苦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巧妙地化用比喻,将心中复杂纠结的愁绪具象化,无比精妙。结尾 “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作者设想对方也一样在天涯遭受相思煎熬,彼此因忧愁痛苦而精神不振,即便面对清风明月这样美好的景色也毫无兴致,令人对这段深沉真挚的感情感慨万千,余味悠长 。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细腻,词章华美,体现了贺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贺铸

贺铸

贺铸,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 8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