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十
控飙扇太虚,八景飞高清。
仰浮紫尘外,俯看绝落冥。
玄心空同间,上下弗流停。
无待两际中,有待无所营。
体无则能死,体有则摄生。
东宾会高唱,二待奚足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控飙:驾驭疾风。飙(biāo),暴风。
- 太虚:天空,广阔虚无的空间。
- 八景:道教语,通常指的是与神仙境界相关的八种景象。
- 紫尘:指高空的云霞 ,也可理解为仙人所居之处的烟尘,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绝落冥:陷入深邃幽远、昏暗不明之处 ,落冥形容极为深沉、幽暗的地方。
- 玄心:能领悟深奥玄理的思想、心境 。玄,深奥、神秘。
- 空同:亦作“ 崆峒 ”,空虚、空洞之意,这里指一种空灵的境界。
- 两际:可理解为有与无这两端。
- 营运:经营谋为 。
- 东宾:当指与仙人相关的宾客 ,在特定的道教语境中有其特定指代。
- 二待:具体含义较隐晦,可能与前文提到的“无待”“有待”等概念相关,推测为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或境界 。
翻译
驾驭着疾风在天空挥动扇子,八景仙景在高空飞扬闪耀,一片清灵。抬头便浮游于高空云霞之外,低头俯瞰能看到深沉幽暗的无边之处。那颗领悟玄理的空灵之心在无尽的空旷之中,上下往来从不曾停歇。在有与无的两端之间没有丝毫依赖等待,虽有有所等待的心境却并不刻意经营追求什么。体悟到虚无便能不惧死亡,体悟到实有便能够保养生命。东来的宾客齐声高歌,那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又哪里值得去争辩呢。
赏析
这首诗充满浓厚的道教神秘色彩。开篇描绘了仙人在太虚之中逍遥自在的情景,“控飙扇太虚,八景飞高清”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宏大场面,营造出空灵奇幻的意境。
诗中“仰浮紫尘外,俯看绝落冥”通过俯仰视角的转换,勾勒出一个超越凡俗的广阔空间,象征着仙人超脱于尘世的境界。“玄心空同间,上下弗流停”进一步阐述仙人空灵之心在自在境界中不受拘束、自由流转的状态。
“无待两际中,有待无所营”传递出一种对待有无的超脱态度,不执着于两端,即便有所待也不刻意追求功利。“体无则能死,体有则摄生”从哲学层面探讨对虚无与实有的体悟所带来的不同生命状态认知,富有思辨色彩。
最后“东宾会高唱,二待奚足争”一句,则似是通过仙人高唱,表达对不同观念争执的一种不屑,升华了全诗那种超凡脱俗、豁达通透的主旨,将道教追求的精神境界通过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对仙人境界和道教玄理的深刻阐释与向往。
杨羲
杨羲 (330—386),东晋时吴人,后居句容(今属江苏),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渊懿沈厚。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许谧荐之相王(即晋简文帝),用为公府舍人。简文帝登位后,不复出。《真诰》、《清微仙谱》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黄制虎豹符》;六年(350)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经》;兴宁二年(364)受《上清真经》,并托神仙口授,制作大量道经秘笈。宋宣和年间敕封为“洞灵显化至德真人”。
► 19篇诗文
杨羲的其他作品
- 《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六 》 —— [ 晋 ] 杨羲
- 《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 其二 临去吟 》 —— [ 晋 ] 杨羲
- 《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 其一 》 —— [ 晋 ] 杨羲
- 《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五 》 —— [ 晋 ] 杨羲
- 《 中候王夫人诗三首 其二 》 —— [ 晋 ] 杨羲
- 《 紫微夫人授诗 》 —— [ 晋 ] 杨羲
- 《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十一 》 —— [ 晋 ] 杨羲
- 《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二 》 —— [ 晋 ] 杨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