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苑 · 卷二 · 东夷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仪山堑海,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拼音
译文
东夷这样不开化的少数民族,不守礼义,勇猛强悍,凶狠善战,他们依山傍海,凭借险要的地形,有较强的自我保护、对外防御的能力。其内部上下和睦,百姓乐业安居,不可能很快地战胜他们。如果在他们内部出现了上下不合的兆头后,用离间的办法,扩大他们上层内部的矛盾,使之混乱,使百姓背弃他们,造成尖锐的冲突,然后用仁义、道德的理论安抚、招抚他们,并配合以强有力的军事进攻,就可以取得彻底的胜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 薄礼少义:礼义较为淡薄。
- 捍急:凶猛湍急。
- 堑(qiàn):挖掘壕沟。
翻译
东夷人的性情,礼义较为淡薄,凶猛而能争斗,依靠高山挖掘壕沟面对大海,凭借险阻自我坚守。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不可以图谋他们。如果上面混乱下面离散,那么就可以使用离间的计谋,离间发生那么就会产生嫌隙,产生嫌隙就通过修养道德来使他们归附,同时整顿军备去攻打他们,这种形势必然能够战胜。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诸葛亮对东夷的分析和策略。先是描述了东夷人的一些特点,包括性格和地理环境依托等,强调在其内部团结时不宜攻打。接着指出若其内部出现问题,则有可乘之机,可以采用离间计等手段,然后再用德和武力去征服他们。体现了诸葛亮对不同群体的细致观察和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智慧。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逝世。成都、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 61篇诗文
诸葛亮的其他作品
- 《 前出师表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二 · 和人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将刚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习练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二 · 轻战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军蠹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二 · 整师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逐恶 》 —— [ 三国 ]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