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南隅行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
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
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
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
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
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
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
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
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
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
丹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
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
绮态随颜变,沈姿无定源。
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
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日出之处。扶,读作 fú。
- 浚房:幽深的闺房。浚,读作 jùn。
- 妖丽:艳丽。
- 淑貌:美好的容貌。
- 惠心:善良的心地。
- 翠翰:翠鸟的羽毛。
- 绮纨:华丽的丝织品。
- 藻翘:华丽的首饰。
- 瑶璠:美玉。
- 方驾:两车并行。
- 清尘:轻盈的尘土。
- 蔼蔼:众多的样子。
- 馥馥:香气浓郁。
-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 丹唇:红润的嘴唇。
- 九秋:深秋。
- 妍迹:美妙的身姿。
- 七盘:七盘舞,一种舞蹈。
翻译
扶桑树上升起早晨的光辉,照耀在这高高的台端。高台上有许多艳丽的女子,从幽深的闺房走出清新美丽的容颜。美好的容貌比明亮的太阳还耀眼,善良的心地清澈且安闲。美丽的眼睛闪耀着玉般的光泽,蛾眉如同翠鸟的羽毛。鲜嫩的肌肤是多么润泽,秀丽的姿色仿佛可以食用。窈窕的身姿有多种仪态,温柔妩媚又巧言善笑。暮春时春衣制成,灿烂的有华丽的丝绸。金雀垂着华丽的饰物,美玉佩饰连着美玉。两车并行扬起清尘,在洛水之滨洗脚。众多的风云相会,佳人是多么繁多。南崖布满了罗幕,北渚充满了有帷幕的车。清澈的河流包含着多彩的景致,高高的河岸被花红染遍。浓郁的香袖挥动着,清越的纤指弹奏着。悲伤的歌发出清亮的声响,优美的舞蹈传播着幽兰的气息。红润的嘴唇蕴含着深秋的韵味,美妙的身姿超越了七盘舞。应和乐曲动作像惊飞的鸿雁那样迅速,踩踏着节拍如同聚集的鸾鸟。美妙的姿态随着容颜变化,深沉的风姿没有固定的源头。俯仰之间姿态婀娜,回首顾盼都令人喜爱。留下的芳香被疾风吹动,浮动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急流。美丽的容貌不足以咏叹,这美好的春游实在令人慨叹。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群美丽女子的容貌、姿态和她们在暮春时节的活动场景。诗中用大量的华丽辞藻来刻画女子们的艳丽容貌,如“淑貌耀皎日”“蛾眉象翠翰”等,展现出她们无与伦比的美丽。同时,对她们的仪态和动作,如“美目扬玉泽”“馥馥芳袖挥”等细腻描写,也体现出女子的优雅与灵动。通过对春游场景的描绘和众多佳人的群像塑造,营造出一种繁华热闹又充满美感的氛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全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是对古代女子美丽与风情的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