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 表 ·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 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罔亦少密焉。故孝宣皇帝愍而录之,乃开庙臧,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咸出庸保之中,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兴之德。 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微,不绝如线。善乎,杜业之纳说也!曰:“昔唐以万国致时雍之政,虞、夏以之多群后飨共己之治。汤法三圣,殷氏太平。周封八百,重译来贺。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绝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至于不及下车,德念深矣。成王察牧野之克,顾群后之勤,知其恩结于民心,功光于王府也,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爱敬饬尽,命赐备厚。大孝之隆,于是为至。至其没也,世主叹其功,无民而不思。所息之树且犹不伐,况其庙乎?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子继弟及,历载不堕。岂无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赖焉。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百余年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以往况今,甚可悲伤。圣朝怜闵,诏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于是成帝复绍萧何。 哀、平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表略。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辅弼:辅佐。
  • (qì):完毕。
  • :同“砺”,磨刀石。
  • (yuán):于是。
  • 苗裔:后代子孙。
  • 丹书:古代用丹砂书写的盟约。
  • :法网。
  • (mǐn):怜悯。
  • 饬尽:谨慎而尽到。
  • 割符:剖符分封。

翻译

从古至今帝王的兴起,何曾没有建立辅佐的大臣与他们共同成就上天赋予的功业呢!汉朝兴起从秦二世元年的秋天,楚国陈地起兵那年,起初沛公统领英雄豪杰,三年后才向西灭掉秦朝,封立汉王的称号,五年后向东击败项羽,登上皇帝之位。经过八年天下才平定,开始论功劳确定封赏。到了十二年,封侯的有一百四十三人。当时大城市名都百姓流亡失散,户口能够统计得到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二三,所以大的侯国不超过一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封爵时的誓言说:“即使黄河变成像衣带一样狭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小,封国也永远存在,延续到子孙后代。”于是用丹书来表明诚信,又用白马订立盟誓,还制定了十八侯的位次。高后二年,又诏令丞相陈平全部整理列侯的功劳,记录完后收藏在宗庙,副本存放在有关部门。起初没有不想巩固根本的,但枝叶却逐渐凋零。 所以到文帝、景帝四五十年间,流亡的百姓回归,户口也增加了,列侯中大的达到三四万户,小国也翻倍了,富贵如同这样。他们的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很多陷入法网,丧失性命丢掉封国,有的连子孙都没有了。到孝武帝后元之年,没有剩下多少,消亡殆尽了。法网也稍显不严密。所以孝宣皇帝怜悯而记录他们,就打开宗庙收藏,查看旧的典籍,诏令有关部门寻找他们的子孙,都从平民和雇工中找出来,并且给予免除赋役,有的还给予金钱布帛,以彰显中兴的仁德。 到了孝成帝时,又加以抚恤慰问,却逐渐更加衰微,像线一样几乎要断绝。杜业进言很好啊!他说:“从前唐尧凭借万国达到了太平的政事,虞舜、夏禹凭借众多诸侯实现了自己统治的安定。商汤效仿三位圣人,殷商实现了太平。周朝封了八百诸侯,远方夷狄辗转来朝贡祝贺。因此有仁爱之心的君主,乐于延续已经断绝的世系;有高尚名誉的君主,会让亡国得以安定。甚至还没来得及下车就位,仁德之念就已经很深了。成王看到牧野之战的胜利,顾及诸侯们的功劳,知道他们的恩德在民心,功绩在王室,所以追述先父的志向,采用遗老的计策,提高他们的地位,增大他们的封邑,恭敬谨慎到了极点,赏赐也很丰厚。大孝的尊崇,在这里达到顶点。到他去世,当代君主赞叹他的功劳,没有百姓不思念的。他休息过的树尚且不砍伐,何况他的宗庙呢?所以燕国、齐国的祭祀与周朝一起流传,子承父位、弟继兄位,历经多年也没有衰败。哪里没有刑法处置呢,只是由于祖先的尽力,所以旁系子孙也有所依靠。看看汉代的功臣,也都剖符封爵,接受了山河的誓言,在世时显著他们的封号,去世后彰显他们的灵魂,赏赐也不算少啊。一百多年间而世袭封爵的都消失不见了,有的断绝没有后代,有的没有了主人,朽烂的骨头孤独地在坟墓中,后代子孙流散在路上,活着成为可怜的奴隶,死去成为辗转的尸首。用过去的情况来比况现在,非常令人悲伤。圣朝怜悯,下诏寻找他们的后代,四方之人都很高兴,没有不倾心归附的。历经几年却不考察审核,恐怕议论的人不考虑大义,虚构说没有了,那么深厚的仁德就会被遮蔽,慎重地选拔和公布就会停止,这不是用来昭示风化、勉励后人的做法。三个人就可以成众,虽然难以全部继承,应该从有特别功劳的开始。”于是成帝又继承萧何的侯位。 在哀帝、平帝的时代,增加修补了曹参、周勃等人的事迹,做得很恰当。用来接续前面的记载,探究事情的本末,按照位次依次排列,到孝文帝结束,以昭示元老功臣的封侯名册。表格简略。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汉朝功臣封侯的历史变迁以及后续的发展。从汉初论功行赏分封列侯,到后来的子孙衰败、封爵凋零,阐述了兴衰变化。文中强调了汉朝初期对功臣的承诺与封赏,以及后续法网不严密等问题。还提到了孝宣皇帝、孝成帝等对功臣后代的抚恤和关注,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视。杜业的进言更是深刻表达了对延续世系、安定亡国的意义。整体对汉代功臣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班固

班固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班彪子。博学能文,续父所著《史记后传》未竟之业,被诬私修国史,下狱。弟班超上书力辩,乃获释。明帝重其学,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成其父书。潜心二十余年,至章帝建初中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随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宪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幽通赋》、《典引》等。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