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 表 · 异姓诸侯王表

·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卨、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有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適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B058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表略】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虞、夏之际:指虞舜和夏禹的时代。
  • 受禅:古代帝王让位于更有德行的人,禅让制。
  • 孝之于天:对上天的孝顺,表示天命所归。
  • 繇卨、稷:指殷商时期的先祖,卨(xiè)和稷(jì)。
  • 汤、武:商汤和周武王,分别推翻夏桀和商纣,建立新王朝。
  • 襄公:秦国始祖之一,秦穆公的儿子。
  • 蚕食六国: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吞并其他国家。
  • 始皇: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
  • 处士横议:指隐居的知识分子发表批评意见。
  • 四夷交侵:四方边疆的民族不断侵犯。
  • 堕城销刃:拆除城墙销毁兵器,加强中央集权。
  • 箝语烧书:钳制言论,焚烧书籍,控制思想。
  • 雄俊:指有才能、有影响力的人。
  • 攘胡、粤:驱赶或镇压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
  • 一威权:绝对的权威。
  • 豪杰:此处指反抗力量。
  • 五载:五年时间。
  • 异姓尽矣:异姓诸侯王全部灭亡。

翻译

古代《诗经》和《尚书》记载了虞舜和夏禹时期,他们通过禅让制度,积累美德和功绩,治理百姓,历经几十年才登上王位。殷商和周朝的君主,如成汤和周武王,通过先祖的仁义实践,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推翻暴君,然后才取得政权。秦国从秦襄公开始,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逐步吞并六国,历时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时统一了天下。尽管他们凭借强大的实力,但过程如此艰辛。

秦始皇称帝后,鉴于周朝的衰败教训,认为问题出在士人批评和诸侯争斗上,外族入侵也加剧了危机。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等级制度、控制言论和文化,打压内部的杰出人物,对外抵御侵略。然而,这反而激发了更强的反抗,边疆的威胁和民众的不满,导致了更大的动乱。汉朝仅凭一柄剑的决定,用了五年就建立了帝业,这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古代政权更迭通常依赖于圣明君主的传承,而汉朝是纠正秦朝孤立无援的弊端。改革困难,而挽救衰落容易,这是历史趋势使然。因此,汉朝从受命开始,列出了十八个王的传承,按年份记录,最终在孝文帝时,异姓诸侯王全部消失。

赏析

班固的这段文字,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揭示了秦朝崛起和灭亡的教训,以及汉朝如何吸取秦的教训建立帝业的过程。他强调了权力更替与道德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统治者的决策对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剖析,班固提醒后人警惕过度集权带来的潜在危机,倡导明智的政治变革。

班固

班固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班彪子。博学能文,续父所著《史记后传》未竟之业,被诬私修国史,下狱。弟班超上书力辩,乃获释。明帝重其学,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成其父书。潜心二十余年,至章帝建初中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随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宪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幽通赋》、《典引》等。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