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 · 论针法 · 七十六难

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wèi):中医术语,指卫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
  • (yíng):同“营”,中医术语,指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

翻译

问:什么是补法和泻法?在应当进行补法的时候,从哪里获取气?在应当进行泻法的时候,把气放置到哪里?

答:在应当进行补法的时候,从卫气那里获取气;在应当进行泻法的时候,把气从营气那里排除。如果人体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应当先补阳气,然后泻阴气;如果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应当先补阴气,然后泻阳气。使营气和卫气能够通畅运行,这是关键。

赏析

这段文字是《难经》中关于针法中补泻方法的论述。它强调了在进行针刺治疗时,要根据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情况来决定补泻的方法和顺序。文中提出了“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的原则,并根据阳气和阴气的不同状况,确定先补后泻的顺序,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营卫通行的目的。这段论述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对于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名氏

三国佚名作者的统称。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