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拼音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注释

「行行重行行」句:行而不止。重,又。 生别离:活生生地分离 相去:相距,相离。 涯:边际。 阻:艰险。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这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胡马,北方所产的马;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已:同「以」。 远:久。 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顾:顾恋、思念。 反:同「返」,返回、回家。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弃捐:抛弃。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句:把我们彼此的睹物思人的物件收起,不要再诉说相思了。化用的班婕妤的“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努力加餐饭为化用卓文君“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这首诗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衣带日渐宽松,是因为人日益消瘦,不说人渐瘦而说带渐缓,久别与长期相思之苦都用暗示表达出来。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有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 诗中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二句写思妇因相思之深而产生的疑虑。含蓄的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文化教养。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此二句又承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更进一步写久别与相思之苦。「岁月」,指时间。「忽已晚」,言时间过得快。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行:行走的样子,形容频繁移动。
  • 生别离:指生死离别,永别。
  • 相去:距离,此处指双方相隔。
  • 万馀里:极言距离之远。
  • 天一涯:天的尽头,比喻遥不可及的地方。
  • 阻且长:路途艰险且漫长。
  • 会面:相见。
  • 胡马:北方的马,代指北方人或物。
  • 越鸟:南方的鸟,代指南方人或物。
  • 衣带日已缓:形容人的消瘦,衣带渐宽。
  • 浮云蔽白日:比喻世事纷扰,使人无法看清真相。
  •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
  • 顾反:回头,这里指回家。
  • 令人老:使人心情苍老。
  • 忽已晚:突然发现时间过得飞快。
  • 弃捐:抛弃,不再提起。
  • 努力:勉励自己。
  • 加餐饭:多吃饭,以示鼓励。

翻译

反复地走啊走,与你永别在眼前。 相隔万里远,各自在天地的两头; 路途艰难又漫长,何时能再相见? 北方的马儿恋着北风,南方的鸟儿筑巢在南枝头。 离别后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腰带越来越松; 浮云遮住了太阳,游子却未有归期。 思念你让我心力交瘁,岁月匆匆已近黄昏。 不必再提过去的痛,只愿你好好保重,多吃点饭。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离别后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诗人以“行行重行行”开篇,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通过“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生活的孤寂。接着,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寄托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挂念。随着时光流逝,“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诗人感叹岁月无情,离别带来的憔悴和时光的流逝让人更加怀念对方。最后,诗人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寄寓对远方人的鼓励和祝愿,希望他能坚强面对生活,珍惜当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无名氏

汉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