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灵篇· 七四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
拼音

所属合集

#小窗幽记

译文

像汉高祖如此大略的帝王,明知死后吕后会杀他心爱的戚夫人,却无法挽救阻止,乃是因为祸事已经酿成了。而如陶朱公那样足智多谋的人,明知他的长子会杀害其次子,却无法加以保全,是因为次子的罪孽本来难以原谅。

赏析

汉高祖雄才大略,能取天下,却不能阻止吕后杀戚夫人,一方面虽是高祖已死,无能为力,其烈逾火,其毒胜鸩,乃有吕的为天下至残之事,出乎常人想象。由此可见,天下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潜藏在人心的仇恨。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如汉高祖那样力足以平天下之人,也不足以阻止家庭惨祸的发生。 范蠡的智慧是有名的,他能在佐越王灭吴之后及时隐退,可见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然而当他的次子在楚国杀人,他已知让长子带金救赎,很可能会因惜金而误事,却不出面阻止,由此可知他并不十分想保全次子。因为就情而言他当救次子,然就理而言杀人本是难恕之罪。长子由于年轻时深体父亲创业之艰,所以惜金,却导致次子被杀,这又岂是长子所能想得到的?因此,有些事并非斤斤计较、太过精明,就能办得好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这并不是古诗词,它更像是一段文言文。

注释

  • 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 汉高祖:即刘邦。
  • 吕后: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 戚姬:戚夫人,汉高祖刘邦的宠妃。
  • 陶朱公:即范蠡(lǐ),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
  • 长男:长子。
  • 仲子:次子。

翻译

凭借汉高祖那样的英明,知道吕后必定会杀戚姬,却不能挽救阻止,大概是因为那种灾祸已经形成了;凭借陶朱公那样的智计,知道长子必定会杀次子,却不能使其得到保全,恐怕是他的罪责难以宽恕吧?

赏析

这段话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一种思考和评价。以汉高祖和陶朱公为例,说明即使是有智慧和地位的人,在面对一些局面时也可能无力回天或难以把控。同时也在探讨因果、罪责等问题,引发人们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入思考。这段文字简洁明了,以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观点和见解。

陈继儒

陈继儒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诸生。志尚高雅,博学多通,少与同郡董其昌、王衡齐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米,兼能绘事。董其昌久居词馆,书画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琐言僻事,编次成书,远近争相购写,于是名动寰宇。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卒于家。有《眉公全集》。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