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葛根

味甘平。 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吴普》曰:葛根,神农甘,生太山(《御览》)。 《名医》曰: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五月采根,暴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消渴:中医病名,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
  • **诸痹:各种痹症,痹症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
  • **起阴气:使阴液得以生发。
  • **葛谷: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种子。
  • **下利:即腹泻。
  • **暴干:“暴”同“曝”(pù),意为晒干。

翻译

葛根味道甘甜,性质平和。主治消渴症,能缓解身体的高热症状,可治疗呕吐,对各种痹症也有疗效,能够促使阴液生发,还能解各种毒。葛谷,对于十岁以上的人可用于治疗腹泻。葛根还有一个名字叫鸡齐根。生长在山间的谷地。 《吴普》记载:葛根,神农氏认为它味道甘甜,生长在泰山。 《名医》记载:葛根又名为鹿藿,也叫黄斤,生长在汶山,五月采挖它的根,然后晒干。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神农本草经》,是对中药葛根及其相关部分(葛谷)药性、功效和产地等方面的记录。从内容上看,详细地阐述了葛根在医疗方面的多种作用,为后世中医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研究成果的体现。文本语言简洁古朴,这是古代医药典籍常见的文风,虽简短却精炼地传达了关键信息。它同时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草药的观察、认识和利用已经有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见证着中医不断探索、积累医学知识的历史进程。

无名氏

汉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 497篇诗文